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章 趁温暖散尽前05 不懂感恩的人,比狼……

两队救援人马会合休整后, 有三名星火队员确认体力不支退出救援,剩余其他人参与后续的营救。

栗则凛和应北裕利用别漾的无人机,又对山崖下及周边地形进行了一番详细的观察勘测, 之后两人商量了很久, 把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天然的地理环境带来的阻碍统统过了一遍,甚至还模拟了方案的可行性, 最终决定采用栗则凛先前提出的“分梯次救援”。

栗则凛让大哈把所有队员的移动照明设备集中在一起,寻找适合的位置, 有的固定在岩石上, 有的悬挂在树枝上, 以不同的角度和高度, 为稍后的救援提供视线保障,确保现场照明。

等他那边完成, 应北裕已经把混编成一队的救援人员进行了分组。

山崖下是五名被困的登山队员,需要一个一个依次救。在营救过程中,救援小队一次性要分派下去七名队员, 这七个人在工作过程中身体是属于半悬空状态的,十分消耗体力, 随着救援时间的延长, 他们的体力会越来越差, 营救的速度会逐渐减慢, 照常理分析基本不可能在不换人的情况下, 把五名登山队员全部营救上来, 那就必须要有替换的。

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后, 栗则凛提出由他下到第一层悬崖下,负责为被困登山队员做安全防护。

应北裕不同意:“你连续工作三十多个小时了,你先休息, 我下去,等我不行了,你差不多也缓过来了,再换我。”

栗则凛的考虑是:“我之前下到了一半高度,对于悬崖下的情况多少有些掌握,再去轻车熟路,效率更高。”他看着应北裕,态度坚决:“我没问题,扛不住时不会硬撑,肯定喊你换我。”

这种高绝壁救援,因崖壁上有山石,一旦有一个人操作不当触动了山石,山石坠落会对下面的救援人员,甚至是受困人员造成威胁。经过无人机观察,他们已经确认,在距离崖底二十米高的位置有一大块突起的岩石,那意味着,从崖下最低点到这里不能直接拉拽绳索,否则绳索与岩石摩擦极易损伤,安全性大大下降。

如此一来,从崖底起的第一层到第二层的二十米距离,要由第一层的人自行攀爬,上面无法配合他拉升,十分耗损体力。如果下面只是一名受困者还好说,二十米,相当于六七层楼高,他没问题。

现下却是五个人,等同于栗则凛要攀爬近百米高度,还不是独自一个人爬,而是要负重一个一百多斤的成年人。

应北裕了解栗则凛,他只要下去,基本不可能让别人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