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实战运用

近,有一条叫做考狄昂山峡的狭隘通路。总体地形是两条林木覆盖的隘路间有一小片平原,尽管中间稍稍平缓,但仍然被陡峭的山体所阻隔开。萨莫奈军队的指挥官盖维乌斯·庞提乌斯(Gavius Pontius)把部队隐藏在中间的平原森林中,并且以巨石等障碍堵塞了隘路。

当罗马军队在隘路中前进时却发现他们的路径被堵塞了,他们只得在混乱中掉头原路返回,此时才发现入口也刚被堵住。他们陷入慌乱,不知所措,只得在一处水源附近扎营待机。接下来几天内他们几度试图突围,都告失败,最终由于补给告罄选择向萨莫奈人投降。所有俘虏都经历了知名的“轭门之辱”。

但在正面交战中,罗马军队却对萨莫奈人获得了一些优势。萨莫奈人的军队主体是中型的步兵,尽管他们的铠甲和盾牌同样品质优越,但为了追求山地的机动性,却选用了较小的尺寸,当在平原正面作战时,这使得罗马人成为更重装的一方。萨莫奈人以步兵大队作为基本的战术单位,重视冲锋前投掷标枪的战术,这些都成为未来军团学习的做法。但另一方面,战术组织出色的萨莫奈军队在预备队战术上却没有太多的发展,每个萨莫奈的战术单位,可能采用接近纵队形式的大纵深队形,却缺乏辅助战线和预备队的保护。这一方面给予了他们较高的战术机动性,并且让他们的冲击能力非常出众,却严重影响了战斗的持久性,和对抗骑兵侧翼攻击的应对能力。

罗马人对萨莫奈人的评价证实了这种战术上的特质,他们认为萨莫奈人在战斗最开始的冲击是极难抵挡的,显然这要归功于大量的标枪投掷,和纵队队形的全力冲锋。但一旦进入长时间战斗,罗马三线阵就能够更好地应付战况,另外萨莫奈军队较弱的骑兵,使得罗马及其坎帕尼亚盟友的优势骑兵,能够轻松地攻击脆弱的各萨莫奈纵队侧翼。可以说,这一时期罗马军队最大的亮点,在于较早地(相对于地中海世界其他步兵体系)强调其预备队战术的运用。

对于罗马军团中的预备队表现,不得不提公元前340年的苏伊萨(Suessa)会战,这场战争在第一次萨莫奈战争后发生。萨莫奈和罗马以和约结束了第一次战争,划分了意大利中部的势力范围,却因此招致了一些中小政治势力,包括罗马所倚重的拉丁同盟在内的不满,后者结盟对抗罗马—萨莫奈联盟。苏伊萨会战中,4个罗马军团(由于拉丁同盟的叛乱,并没有同等数目同盟军团的配合)和人数相近的萨莫奈军队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