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好莱坞作家

,甚至没有所有权,即使报酬丰厚,也几乎没有尊严可言。

我也知道,“脚本生产”的好莱坞体系的形成,有各色各样的经济原因。但我对这些原因兴味索然。电影烧钱——不假。搭影棚烧的是钱,可所有的剧作者燃烧的是他们的时间(也顺带燃尽了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希望,还有那些五光十色的人生体验,尽管其中多数充满苦痛,但正是这些苦痛,使他们走上了写作道路)——这些也都是千真万确的。制片人要考虑票房,还要负责项目的生死——亦是实情。导演如果犯了几个小错,可以幸免于难;作者哪怕遗臭万年,也可以照样每个星期赚到上千元——这些也都不假。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至于这个体系为什么存在,而且久盛不衰,我并不感兴趣。我也不关心好莱坞是如何苦苦挣扎、保全声望的,或是它拍的那些烂片吸了多少金。我只关心一个事实:这个体系导致剧本艺术无处容身,而且只要这个体系继续存在,剧本艺术就永远也不会出现,因为这个体系的精髓就是既要利用天才又不赋予天才存在的权利。这样是行不通的,只会毁了天才,就像现在这样——趁着还有几个天才可以被毁灭。

好在天才并不多。有个爱嚼舌根子的出版商(可能是伯纳特·瑟夫[1])说过,好莱坞作家里面,有人一个礼拜能挣两千美元,却已经十年都没什么思想闪光点了。他这话——说得太轻:好莱坞作家里面,有人一个礼拜能挣两千美元,可是从来就没有过思想闪光点,也没有写出过一幕值得搬上大银幕的场景,要是指望到通俗文学市场上卖文谋生,连两个大子儿也赚不来。好莱坞遍地都是这样的作家,虽然薪水这么高的没有几个。坦率地说,他们就是一帮没劲透了的雇佣文人,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对此心知肚明,却仍然忍气吞声地领着薪水,对这种让自己过上了比去别处都要体面的日子的产业尽可能地心怀感激。

我相信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其实也想成为比现在更好的作家,也想变得充满力量、正义感和想象力,凭借文学这种富有自由职业尊严的艺术形式过上体面的生活。但他们无非是在痴人说梦罢了,因为这样的梦根本没有理由实现。而且就算有可能实现,也绝不是现在。因为让这些作家中的翘楚(总还是有几个特例的)倾尽全力的作品成为佳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相比之下狮子狗变身大丹犬还更有可能:音乐剧愚蠢不堪,净是些花里胡哨的腿踢来踢去,加上几个夜总会的歌手,嚎上几嗓子;“心理学”影片情节呆板,演员如泥雕木塑,而且总带着一股挥之不去却又不明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