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写作不仅仅是因为你博览群书”

而公众品位是离不开贯穿于社会结构中的风格与特点的。奇怪的就是,这种风格似乎和优雅与人道浑不搭界。这种风格可以生存于荒蛮、肮脏的年代,而到了米尔顿·伯尔[14]、玛丽·玛格丽特·麦克布莱德[15]、“月读俱乐部”[16]、赫斯特出版[17]和可口可乐自动贩售机大行其道的时代,却荡然无存。艺术不是生造出来的,也不是设定严格标准、叨叨关键性的细枝末节或是运用福楼拜技法的产物。艺术应该是信手拈来的,“妙手偶得之”,甚至连作者自己都还未曾察觉。光靠多读了几本书就想写出东西来,是不可能的。

祝您万事胜意,

<hr/>

[1]吉米·哈米什·汉密尔顿(James Hamish Hamilton,1900-1988),英国哈米什·汉密尔顿出版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因此自己也常被叫哈米什·汉密尔顿。

[2]《党派评论》(<i>The Partisan Review</i>)为宣扬左翼思想的纯文学刊物,于1934年在纽约创刊。

[3]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9-1926),奥地利著名德语诗人。

[4]弗兰兹·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捷克小说家,生于奥匈帝国统治时期。

[5]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代表人物。

[6]博林根诗歌奖(The Bollingen Prize for Poetry)是由耶鲁大学古籍善本图书馆颁发的双年奖,旨在表彰新晋杰出的或取得终身成就的美国诗人。

[7]《悬疑小说艺术》(<i>The Art of Mystery Story</i>)由霍华德•海克拉夫特主编。

[8]马宽德(John Phillips Marquand,1893-1960),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已故的乔治·阿普利》(<i>The Late George Apley</i>)等。

[9]贝蒂·史密斯(Betty Smith,1896-1972),美国女作家,代表作有《一棵长在布鲁克林的树》(<i>A Tree Grows in Brooklyn</i>)等。

[10]品达(Pindar,约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