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41

,匀出供谢家几口人吃的粮食,也是绰绰有余的,还省得他们来镇上卖粮了。

镇上粮行收村里人的粮食都会压价,尤其是秋收后,大家都来卖粮食,粮食多了,粮行的人恨不得往死里压,但农家人没有其他来钱的路子,得先把粮食卖了,才好去置办家中的其他东西,只能咬咬牙卖了。

其实农家人的粮食,除了卖给粮行,也可以卖给官府。

官府收粮的价格稳定,无论什么时候去卖粮食,细粮都是七文一斤,粗粮看成色,价格不一,高粱、玉米之类地差点的四文,好的则能给五文,像豆子类的只给两文。

粮行收粮会看时节,像这种差粮的时候,会比官府每样多给一文,收进后再抬高一、两文卖出去,秋收后,粮行收粮的价格和官府倒是相差不离。

底下的百姓心里对官府或多或少都存着丝畏惧,几乎都是将家中收到的粮食卖给粮行的。

马上就秋收了,要真花大价钱在粮行买这么多粮食回去,真跟冤大头差不多了。

谢景行听了才知道,原来这镇上的细粮居然比肉价便宜不了多少,难怪村子里大多数人家日常都是吃粗粮,肉也不舍得割,像他家这种顿顿吃细粮的,怕是少见。

吃一两顿粗粮,还能当是吃个稀罕,真要天天、顿顿吃,谢景行可受不了,原来在丰里村谢家时,谢景行粗粮是吃够了,有的时候实在吃不下,得亏谢定安会在房里存着些零嘴,不然,谢景行连现在的身高都不一定长得到。

到周家村后,周广德看谢家除了谢定安,其他人不是病就是弱,他家条件又算好的,才能拿出那么多细粮分给谢家吃。

谢定安考虑到谢景行爱吃细粮,宁哥儿需要养身体,刚把债还清了,干脆只买细粮,他虽然只是个农家汉子,供家里人吃细粮还是供得起的,没必要吝啬。

谢定安听了劝,才一样只买了十斤,到时候出钱在村里买,能省些钱,还能顺便跟村里人打好关系。

结账时,掌柜站在柜台后,明明是在收钱,却也没露过笑脸,谢景行不顾他的脸色,问:“这条街怎么这么热闹?”连他们在粮行里买粮的这么会儿功夫,门口一直都是人流交梭,穿流不息。

听见问话,掌柜的看了过来,只见一个不及柜台高的孩子,仰着脸看着他。

来者是客,掌柜不情不愿地说:“这条街新开了家天下商行,大家都是去那里的。”

自从那天下商行开张后,他这粮行的生意可不只差了一点半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