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

儿,告辞了。”

阮明说完,回去了。刘永福真想追上去,再详细地问一问。怎奈那将有损于“记名提督总兵”的威严,只好作罢。他目送阮明的身影远去,然后把信纸展开,开始研墨。

写完了六个字,他就不知该怎样写下去,犹豫了半天。他认为,应该把阮明的话一字不漏地写上去。可是,原原本本地往下写,是多么不容易。他瞅着自己写出的六个字,那只是一个名字。看着看着,唐景崧的容颜浮现在纸上。

唐景崧是与刘永福一起从越南撤回的,刘永福来到南澳,唐景崧去了台湾,一晃已经八年了。刘永福仍旧是总兵,而唐景崧已经从道员晋升为布政使。也许因为是进士出身的优秀分子,所以爬得比别人快些。

此刻刘永福头脑里浮现的唐景崧,没有中法战争时期那种紧张的表情,而是一副极其懈怠的面容。据说,他沉耽于文人聚会,吟诗取乐。

“这可不行,你怎么能这样!”刘永福冲着写出的六个字,心里责怪道。于是,他拿起笔来,写道:“牡丹诗社,定有一番盛况,料想你不会把忧国之志埋没于盛况之中……”

牡丹诗社是唐景崧主办的诗友会。自从来到台湾任上,他便专心致力于文教。他的上司——台湾巡抚邵友濂,并不反对他这样做。

台湾设巡抚是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以前,台湾归福建省管辖。这一年,台湾改为一个省。

第一任台湾巡抚是刘铭传,他从一个士兵升到直隶提督。在他之前,省的巡抚都是由文官担任。可见,自从中法战争之后,台湾已成为防卫的重点。

刘铭传在台湾铺设铁路,兴办电信、邮政、矿山等事业,干了一些洋务派提倡的事情。

在第二任巡抚之下,唐景崧被任命为布政使。他把文教作为重点,请施士洁当海东书院的校长。施士洁虽是进士出身,却一直隐居不仕。

唐景崧不仅充实了海东书院,还修建了万卷堂图书馆。

当时,在台湾除了唐景崧之外,还有施士洁、罗大佑、丘逢甲等进士,互相酬唱。他们做的诗以《四进士同咏集》之名流传,为人们所爱读。

台湾本是蛮荒之地,这一时期开始变得文雅了。文雅绝不是坏事,但时代却不容许一味埋头于风雅。

这年秋天,台湾巡抚邵友濂离去,唐景崧升任为巡抚。刘永福奉命从南澳调到台湾,主管防务。那是端午时节,两人谁也没料到秋天的事,至于次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