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水窖(六月二十二)

谢子安听他爹谢知道讲完当年的天灾后, 又看了一回谢尚拿来的运河的年份冰冻天折线图方才问道:“尚儿, 这事你怎么想?”

谢尚应道:“爹, 易云:天地之大德者曰生。”

“天地素有好生之德, 咱们既然心有所感, 自当顺天应命, 做些防备。”

“不过这事如爷爷所虑的一样, 不好声张。现只能咱们自家悄悄来做。”

“而且咱们家跟六十年前也不同。咱们家现有十几万亩的土地,过万的庄仆。若真遇灾年,地里无收, 光只养活这些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闻言在场几个人均点了点头——他们谢家今非昔比,早已不似六十年前的吴下阿蒙。

谢尚又道:“如太爷爷所言,各个庄子根据大小都再打几口深水井, 不管粮食收成如何, 得先保证旱灾时人和牲口都有足够的水喝!”

“庄里河边井台等空地都种上榆钱树,真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也能撑一撑。”

查了先朝的荒难史, 谢尚真心认为榆钱树是个救命树, 必须多种、广种。

“咱们家的庄子外现不是都开了铺子吗?有那还有没打井的, 或者打的不是深水井的都打个深水井, 这样不仅自己用水便宜还能方便过路人。”

“围墙外还有空地建屋的就再多建几间屋子。真有难民过来, 也能给女人孩子多个歇脚的地方…”

“当然,咱们自己庄子的围墙大门得垒结实, 庄勇要训练,不能叫人轻易把庄子给抢了烧了, 特别是咱们祖祠所在的谢家村!”

“谢家村仗着洪河的地利, 进出都是高桥,一直都没打围墙。这在平时倒也罢了,但旱灾时,爷爷说细水河都会断流,这洪河的水位想必也会下降,难保这时没有人铤而走险、乘虚而入,所以倒是早些把围墙打上,好绝了浑水摸鱼人的心思…”

“越是荒年越是粮食宝贵,最重要的还是得想着多收粮食。”

“太爷爷、爷爷、爹,我上回去我媳妇的三叔家吃席,看到她三叔家因为家周边没河,在西面菜地旁边用石头砌了一个深水潭子储存雪水和雨水。”

“据说那潭水不但足够浇菜而且还能浇对面的旱田。高庄村西面的人家差不多家家都修了这样的储水潭。”

“咱们家的水田现都引的活水,往后做两手打算,倒是挖些水潭用于储水才好。而且因为挨着活水河,水潭里的水除了天上落的雨雪外还可以架水车车河里的水来注。这样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