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3章 荒地收成

朱玉宁因为要贯彻自己不沾稻穗的原则,因为她跟大队长说过自己怕这个痒会过敏来着。现在干了就会露馅了,刚好他们又打赌了。

没有能比她把处理好的稻谷称重后,给运到晒谷场更好的工作了。

然后因为是有上面来的人需要看数据的情况,大队长是昨晚多加了十个人参加收割的。

在早上十点十三分钟的时候,他们得到了第一亩地的真实产量。

两百一十七斤!

大队长和村长都愣住了,然后大队长从村里的孙计分员手上抢过来了记录的本子,自己给按着上面记下来的每一次运走的稻谷的重量给一个一个的加起来,认认真真的算。

大队长得到了那个令他震惊的数字,217。

(上网查了一下,上世纪八十年代亩产才突破三百二十公斤。没有很细的去看记录,因为点进去跳出来一个文档,要看就得APP什么的。比如这样子......)

大队长和村长对视看了看,又看了看算数的孙计分员还有负责来登记的政府工作人员。

没有一个是很冷静的,只要不是自己一个人出丑就好了。村长深呼吸了一口气缓了过来,他是真的没想到这个效果有这么好。

要知道八月底九月初的时候,收获的那一批稻子已经是亩产一百八十六斤了。而这边看起来也是差不多的样子,完全没有想到称出来会多出来三十斤这么多的数量来。

要知道按照一人一天吃个半饱,吃个一两米,那么这三十斤的米,一个人就能够吃上三个月了。

“朱老师,你这个农家肥真的好厉害啊!”陈红妮凑了过来,眼里满是羡慕和崇拜的看着朱玉宁说道。厂子里最好的那一批化肥的效果也就只是和这差不多的效果而已,关键是那化肥产量有限,这农家肥只要有原料就能够不停的弄出来。

化肥厂,有原料也是按着机器能够承受的最大功率去运行,这样这又哪能加大产量。那些什么工作人员的调整和机器的维修,在没有加大功率和增加生产线的实际情况下,一切努力和用功都是徒劳无功罢了。

陈红妮是知道问题所在的,而和她一样知道问题所在的人也不是没有,只是在卖力写过计划书交上去后,一点水花都没有,时间久了心也就累了。

关键是县里新建了一个化肥厂,陈红妮紧张,所以才会在听到有一个下乡知青教学的农家肥培训班后,立马就过来了。也没想到这一趟还是让她有不少的收获的,有些搭配是众所周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