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

汝昌的呼声很高,紧接着便讨论了随员的人选。会议快结束时,李鸿章才不慌不忙地说道:“刚刚同日本缔结了协定,派出以军人为首的使节团值得考虑,随员是军人还可以,只是首领,在目前,我认为不派军人为好。”

这的确是正确意见,谁也不能反对。那么,以谁为首呢?不消说,这个人必须熟知朝鲜情况。只是押送,抽调勤务在身的忙人也不妥当……啊,有了,袁世凯正在家乡,听说他母亲病况好转,用他最合适。

于是决定只调换首领,随员照旧。

率领一批总兵出使朝鲜,朝鲜人对袁世凯的评价肯定会更高。他们会认为袁世凯很有权势,这就是李鸿章的用心所在。他巧妙地在人事会议上做了些手脚。

一周之后,以袁世凯为首的使节团在天津上船。大院君及其长子李载冕等二十余人,在大沽口改乘军舰“镇海号”,开赴朝鲜。

“镇海号”驶达仁川是阴历八月二十五日,阳历10月3日。听到大院君归国的消息,汉城沸腾了。穆麟德对闵妃一派要人说:“现在正是同俄国定约的时候。”他想最后说服他们。

“陈树棠的眼睛雪亮,一不留神儿,与俄国合作的事就会露出马脚!”

闵派要人是慎重的。穆麟德掩饰不住他的嘲笑,说道:“大院君一回国,以清廷势力为后盾,会把你们闵氏全杀光的,如今还怕什么?”

“听说大院君发誓归国后不再参与政治。”

“那不过是嘴上说说罢了。为什么清政府偏偏在这个时候释放大院君?明摆着是为了牵制闵氏家族!”

“我们对清廷是顺从的,大院君也不能把我们怎样。”

“这种想法太天真了……在海参崴的谈判不是让清廷知道了吗?清廷不会认为你们是顺从的。你们拼命乞求别释放大院君,结果又怎样?……依我之见,不如同清廷所惧怕的俄国打交道。”

“跟俄国人不熟悉……弄不好,会被他们勒索的。”

19世纪末,美丽富饶的亚洲诸国开始以怀疑的眼光观察帝国主义列强。朝鲜接近俄国,也是胆战心惊。清廷是二百余年的宗主国,它的一些做法,大体上已经掌握。而俄国也不无侵略野心,现在接近它,它会怎样控制朝鲜,却无从知道,所以,不熟悉的俄国更为可怕。

“老实说,俄国正寻求不冻港;当然,这会引起英国和日本的不满,美国也一样……只不过是使用不冻港这么点儿事情嘛。从清廷手里夺回整个朝鲜,然后借出港口的一部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