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六十章 白苏扼腕

上实际基层工作的人,谁也不是没眼色的人,县尊出了至少价值两三千贯本钱的诚意,他们好歹也得想办法找补一些钱粮回去,不说是摊派把,那至少是“主动募捐”也行。

众人都是心中有度的,明白如今一整套新出的《齐民要术》,至少也要值十贯钱。但是做乡绅的自然不能说官老爷送你多少礼你就回多少,而且书是雅物,不比那些明摆了勒索的财物往来,至少也要添个几倍回礼。几十家乡佐和士绅,以吴山镇的顾老庄主和近江乡的沈员外最为势大富足。顾老庄主足足纳捐了八百石稻米作为回礼,沈员外出了六百石,加上五口猪、羊慰劳;其余往下的乡绅有出四五百石的,有出三百石的,不过三百石也就是最低标准了,并没有再少的。

江南富庶,粮米价钱低廉,刚刚秋收的时候,斗米只要十几钱出头,所以一石也就一百多钱,一贯钱足可买七八石粮食。便是到了过冬后春荒的时节粮价起来一些,也才突破斗米二十钱。五十贯钱在十月末入冬的时节,直接买都能买到将近三百石了。乡绅们的捐赠自然不好意思再少。

县中大户,为了萧铣义赠广撒《齐民要术》这件事儿,居然便筹集了总数将近两万石的粮米,这个规模也着实颇为可观了。就算按照每日供应一万人饭食,每人每日供米一升半,那都够这些民夫吃小半年的了。

当然了,对于这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萧铣也没有盲目乐观。现在可以只谈管饱不给发钱粮就让人干活,那是因为这些水利都是本来利民的——确切地说,是利本乡本土之民,所以他们愿意干。但是如果来年开工修运河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些力气花下去,受益的可不一定是本乡人。

……

钱塘门外,城北的连片农田阡陌之间,萧铣带着刘三刀和沈光坐在马车内,匆匆从一个工地赶到另一个工地巡视,总有一些此前想不及的细节需要指导。

“又是一口六丈才出水的深井!嘿,果然还是甜水,真是神了!”

“这都是这一带第十五口了!真了不得,萧县尊莫非真是能掐会算的,怎得连这些都懂?”

几个力壮的民夫正在欢庆打井出水,一旁监工本工段的乡佐绅士便过来吆喝着:“快把井檐拾掇干净再废话,砌了口子!可别污了水质。你们这些个懂啥?这寻脉找水的本事也是‘堪舆’的一种,啥能掐会算,不懂就别瞎说。唉,不过说来也是邪了,原先这些年,咱本乡本土的,也都找地质酥松、容易出水的地方凿挖了,这州城里水井何止上百?大半都是苦咸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