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92章 【让蛮夷见识见识新时代的战争】

“鸣鼓,迎敌!”

韩桢面色淡然的吩咐道。

咚咚~咚~

激昂且富有节奏的战鼓声,在军阵上空回荡。

一般而言,五万以上规模的大军,战鼓的效果就不大了,初期还好一些,一旦双方短兵相接,士兵热血上头,加上震天的喊杀声,足以盖过战鼓声。

这个时候,就得依靠旗语和无数传令兵,来传达将帅的军令。

大规模军团作战,难就难在这。

韩桢其实并无大规模军团作战经验,韩世忠、武保、魏大这些将领同样没有,好在齐军中有一个人有,且经验丰富。

何灌!

此人武举出身,从军三十年,在西北之时,曾在大将刘法麾下任职。

古骨龙之战,刘法率军十五万,何灌就是他的偏将,帮忙排兵布阵,出谋划策,从而大败西夏军。

宣和元年,刘法在与西夏交战中,不慎跌落山崖,摔断了双腿,被西军小兵所杀。

主帅战死,西军大乱,是何灌临危受命,接管军队,这才使得李察哥无法扩大战果。

有何灌从旁辅佐,韩桢能轻松不少。

轰轰轰!

前军精锐身披满挂步人甲,高举大盾,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前军。

后方的弩手营,则在各个都头的指挥下,双脚踩住弩臂两侧的踏板,双手用力拉动弩弦。

发展火器的同时,韩桢并未把神臂弩落下。

毕竟在没有燧发枪的时代,神臂弩在远程射击上的优势,可谓一枝独秀。

攻陷东京城,接管将作监后,韩桢当即下令,大力制造神臂弩。

神臂弩的核心在于弩机,以前赵宋时期,神臂弩稀少,是因为弩机制造难度极高,只有少数几个大匠会造,如此一来,产量又如何能高呢?

那几个大匠就是日夜不停,不吃不喝的加班加点,一个月也产不了百副。

改进成流水线作业后,产能骤然提升了七八倍。

一个车间,负责一个零部件。

如此一来,不但使得产能翻了数倍,保密性也得到保障。

因为弩机极其复杂,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足有几十个,除非在所有车间都待过,才有可能仿制。

其实西夏和辽国也有神臂弩,毕竟这玩意儿,最初是西夏人李宏发明,后来作为投诚的大礼,献给了赵宋。

不过西夏配套的工业太差,弩机的零部件都得由那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