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

优奖,不知何功?

当地官兵之不满,有过之而无不及。叶志超军的败绩在朝鲜是人人皆知,连战败的士兵们也痛骂指挥官无能。

“那时根本不该从月峰山阵地转移,连我这样的小兵也明白日军右翼部队是佯攻!”

“可不,当时我跟旁边的老张说,这是诱饵,咬了钩儿就完了。可是,当官的连想都不想,一下就上了钩儿。”

“完全掉进敌人的圈套里了!”

“可怜老张那家伙吃了日军的子弹,死了。”

“我逃跑时也掉进山涧里,扭伤了脚,弄不好这辈子算残废了……”

“咱们碰上这么个愚蠢的长官,算是倒霉透顶!”

成欢之役清军的丑态,在平壤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的将军竟一跃而成为全军统帅,军队顿时失去了斗志。

不光是士兵,那些还没被打败的将军们也不服气。

“能言善辩的家伙总是占上风!”甚至有的将领故意当着叶志超的面说。

在淮军中,当叶志超还是总兵的时候,卫汝贵已经是记名提督了。他觉得应该由他当全军的统帅,因为他率领十三营,所率之兵在诸将之中最多。

卫汝贵想:即使拼命打仗,最后还得让叶志超把功劳捞走。他那套花言巧语谁能比得上?连败仗都能说成胜仗,我建立的功劳难道就不会被他夺去?与其拼死拼活去打仗,真不如克扣点儿兵饷、兵粮做本钱,倒腾几次买卖。

不属淮系军队的左宝贵、丰伸阿等人,则担心会倒霉遭殃。从此,李鸿章所害怕的“军心涣散”反而因叶志超的任职而表面化了。

李鸿章虽然任命了总司令,却没有命令清军前进。

清政府断定,战斗拖得越长,对自己越有利。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外国干涉,最终提出停战。列强决不欢迎日军独占朝鲜,英国就曾明确表示,清廷的惨败对它是不利的。清政府的统治能力一旦下降,就会放松对新疆和西藏的统治,俄国必将乘虚而入,这对英国统治印度是很大的威胁。

日本政府也觉察到这一点,希望在列强,特别是英国介入之前,取得决定性胜利。

速战速决,这是日本的战略方针。哪怕做一次与国力不相适应的努力,哪怕进行大规模的动员,总之,要一举决定胜败。

除了已派往朝鲜的第五师团,又增派第三师团。暂时以此为第一军,由山县有朋担任总司令。当时山县有朋是枢密院议长,兼任了野战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