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十一章 微服(六)

面对生活习惯与风俗上的冲突以及当时欧洲人普遍的歧视态度,坚韧的中国第一代移民们用自己的血泪与汗水书写了一部充满艰辛的海外创业史。

中国移民用整整两代人的时间,终于让欧洲人接受了他们的存在。而且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竟然还完整的保留下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与生活习惯,相比之下在徐峻那个时空里的那些连中国话都说不利索却满嘴跑洋文的家伙实在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大量的中国人被北洋政府作为战地劳工输送到了法国战场上,他们用鲜血与生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同时也得到了法国政府与人民的肯定。

战争结束之后,一部分中国人留在了这片流淌过同胞鲜血的土地上,他们在此工作劳动,结婚生子,与那些老移民一起,在法国闯出了一片属于中国人的天地。

在两次大战之间的那段短暂的和平时期,更是成了中国向欧洲移民的高峰期。

由于中国国内局势动荡,大量中国沿海地区居民漂洋过海到欧洲发展,其中以浙江与福建人为多。

他们大多选择了移民政策相对宽松而且中国人已经有所根基的法国,倚靠自己掌握的各种技能,他们很快就融入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不少人还获得了国内无法企及的成功,因为这里没有什么自称大帅督军委员长之类的家伙三天两头上来盘剥他们。

而法国在当时也成为中国留学生海外求学的首选目的地,大量的中国学生通过当时的法华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来到法国。

他们倚靠勤工俭学在法国学习生活,吸收着当时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甚至包括政治思想,他们梦想着倚靠自己的努力改变中国落后封闭的情况。

他们是当时中国年轻一代中最优秀的人才。可悲的是,这些学生回国之后却发现自己学到的那些宝贵知识根本就无用武之地。

其中不少人最后只能在各种大学里教学维持生计,也有一些人被在华的外资企业或者民族资本家所雇佣,不过这也和他们所学的知识无关,对方需要的只是他们的外语才能。

不过,虽然他们没有施展他们的抱负的机会,但是却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思想理念带进了中国,为中国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为已经闭塞了几个世纪的中国充入了清新的空气。

当时的中国步伐缓慢但是却是真实的前进着,可是,就是这种缓慢的前进也被日本侵略军用枪炮打断了,现在回想起来实在令华人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