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零五章 火力(三)

抉择上又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德军或许最终依然会获得胜利,但是步兵单位在西线战场的损失将会相当难看。

不过眼下德军在全面换装pak40和pak41之后,总算扭转了部分劣势,至少在阵地防御上,步兵单位有了可以和装甲部队交手的底气。

问题是离开坚固的阵地,德军步兵在野外遭遇到敌军装甲部队之后,该如何抵御对方的突击。

通常德军步兵连有一个专业的反坦克班,装备的武器是三支反坦克步枪,正好平均分给下面三个排。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军装备的依旧还是第二帝国时期的t型反坦克枪,也就是著名的毛瑟18型,发射十三毫米钢芯弹,可以击穿二十五毫米的均质钢装甲,这个数值在三十年代也不算怎么落伍,足以击穿当时欧洲各国装备的主流坦克。

直到希特勒上台前,德军里面依然装备了一千多支这种笨重的枪械。这支反坦克枪实在太笨重了,足有十七公斤重,而且射程和威力也已经渐显不足,于是德军开发出了价格昂贵的pzb38作为它的替换产品。

那年头反坦克步枪依旧被各国军方视为一种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欧洲诸国都各自研发并装备了一批反坦克步枪,比较著名的有波兰生产的wz35(还记得元首在波兰挨的那一枪么,就是用这支步枪打的。 ̄▽ ̄“),还有芬兰的l39,瑞士的苏罗通ss-18以及英国的博伊兹(boys)反坦克枪,这些反坦克枪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但是基本都能在一百米距离击穿十二毫米装甲,足以击穿当时欧洲流行的大部分坦克了。

但是到了三十年代后期,欧洲各国在开发本国的新型坦克时,都开始注意起坦克的防御能力,装甲厚度都普遍得到了增强。法国和英国更是开始研发带有厚重正面装甲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意图在防御力和车载火力方面彻底压倒各自假想敌装备的装甲车辆。

以至于到了四十年代初期,这些反坦克步枪能够对付的目标,就只剩下一些装甲薄弱和轻型坦克和装甲车,很难威胁到各国装备的主力坦克了。

德国却在三九年还在研发新的反坦克步枪,原因是陆军觉得pzb38的价格太贵了。最终pzb39替换下pzb38,成为了德军常规步兵连唯一的反坦克装备,这支枪可以在一百米内穿透三十毫米垂直装甲板,不过延伸至三百米后这个数值就只剩下二十毫米了。

在波兰战争中,面对波兰装备的英制维克斯和自产的7tp坦克,这种步枪表现的还算不错。但是到了法国战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