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四十七章中国城(五)

活跃起来,很快就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因为地域矛盾而引发的冲突甚至械斗,其实在淘金时代初期就已经开始了。

加州的苦力主要来自于广东地区,当时粤地的百姓性情堪称刚烈,凡事都讲究义气为上,同时又受不得半点委屈,所以遇事极其容易冲动,往往不考虑行为后果,以至于事后常常悔之晚矣。

当时各大会馆或为了抢占地盘或为了商业利益纠葛,时常会纠集底下的苦力会员,真刀真枪的展开血腥械斗。

甚至有的会馆还特别雇佣美国退伍老兵,帮着训练出一支华裔洋枪队,目的却只是为了在和另一个会馆械斗中能够占的上风。

每次苦力械斗都会造成少则五六人多则十数人的伤亡,比如前面说的使用洋枪的那次,短短十五分钟就造成了三十人以上的死伤,因为面对那些还拿着自制长矛铁叉的对手,就算是旧式前装滑膛枪也足以制造一场屠杀。

那段时期掌握华人社区武力的还是各大会馆,到了一八五零年之后,会馆之间相互合并,从最高峰时的八所缩减至六所,也就是后世里所说的六大公司时代。

不过当三合会势力登场之后,这些会馆手中的武力就有些不够看了。

洪门最初建立堂口的目的,对外宣传是为了保护普通苦力的权益,不再受到那些大会馆与会所的欺压。三合会完全不在乎成员的宗族与籍贯,只要愿意加入就被视为“洪门兄弟”,并且受到“洪门”的保护,绝不容任何人随意欺辱,于是底层苦力踊跃加入,实力膨胀的极为迅速。

当时会馆雇佣的所谓“打仔”,根本不是三合会职业打手的对手,后者遇事皆自奋勇争先,砍杀争斗起来视人命如草芥。

六大会馆最终在这场争斗中败下阵来,只能让出部分利益,选择与洪门堂口妥协共存,会馆不再阻拦会员加入洪门组织,同时华人社区内的各行各业,每月以区域划分,开始向各自隶属的堂口缴纳“保护费”。

后世香港黑帮的“保护费”制度,完全就是从北美三合会那里翻版过来的,因为香港早期的黑帮首领,基本都是北美三合会的返乡子弟。

“致公堂”其实本来叫做“洪顺堂”,在当地政府登记时,为了避免清廷驻外使馆作梗,才改名为致公堂的。

但是大家别以为此时的“致公堂”是什么革命组织,虽然在辛亥年有不少致公堂下属的洪门子弟,前仆后继投身反清革命事业,但是不可否认在致公堂建立的初期,它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黑社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