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两百三十一章 声呐、鱼雷(下)

要说这笔钱花的还真是值,外包项目的东京大学毕竟是顶级学府,很快就查找到了爆炸的原因,并且还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情况,如果在石油燃料燃烧之后再加入纯氧的话,可以杜绝爆炸的发生。

海军的研究人员得知这个情况顿时大喜若狂,他们立即调整了发动机的点火程序,先用普通空气启动发动机,等动力稳定之后再开始向气缸输入纯氧,结果第一次试验就获得了完美的成功,随即日本海军接连进行了数次实验,有成功也有失败,最终在一九三三年,日后让欧洲各国海军闻之肝颤的“九三式酸素鱼雷”正式定型生产。

因为煤油发动机燃烧时使用的助燃剂是氧气,燃烧效率是普通空气的数倍,同时巨大的雷体可以容纳更多燃料,使得这种鱼雷同时获得了高速和远射程两种优势,而这放到普通的热动力鱼雷上,这两种参数通常是以反比呈现的。

四万米的极限射程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军舰的主炮射程,氧气燃烧后几乎没有残余气体排放,鱼雷航行时也就不会有普通鱼雷拖着的那条明显的气泡尾迹,极大的增加了长矛鱼雷在攻击时的隐蔽性。

事实上长矛也是有尾迹的,它的两对高速反转螺旋桨会产生空泡效应,只是通常航行的深度都在水面三米以下,所以在海面上的尾迹不是很明显,但如果你在空中观察的话,还是可以清晰的看到笔直的鱼雷水下航迹的。

同时因为九三式那种特别的启动方式,在刚发射的五百至一千米航程里,发动机燃烧的并不是纯氧,而是普通的压缩空气,在这段距离里长矛和普通鱼雷一样是有气泡尾迹的,只不过实战中日军往往会在一万米甚至两万米的距离之外发起雷击,被攻击目标常常连敌人发射了鱼雷都不知道,所以在战争初期,不了解日本鱼雷参数的美国海军舰队吃了不少闷亏。

要问德国海军是否知道这种鱼雷存在,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德国元首现在随手就能画一张九三式酸素鱼雷的结构草图出来,兴趣来了他连后续的改进型号都能给你画出来。

雷德尔的司令部已经拿到了日本氧气鱼雷的所有技术参数,对这种鱼雷产生了一些兴趣,不过这也仅仅是兴趣而已,雷德尔完全看不上这种危险且过时的玩意儿。这种鱼雷上刻满了日本民族特有的执念,它所具有的缺陷和优点一样明显。

九三式鱼雷有技术方面的隐患,是一种对敌对己同样危险的武器,这一点日本海军心里很清楚,这东西用好了是杀敌妖刀,用不好则就成了自裁之刃。鱼雷雷头里那五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