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九十三章

,能掐会算,淡泊名利,古道热肠,心胸宽广,简直完美。

天知道凌蔚怎么给他这种印象。估计武将们对于能和他们和睦相处、立了功又不邀功的文臣,都认为是大好人?

反正在宁淑玉出阁前,凌蔚已经在她脑海中成为一个背后散发着圣光的大圣人形象。

“以后你要是有孩子,一定要和太子提,让凌瑾堂带。也千万别因为孩子跟凌蔚更亲近就吃醋。”宁贤突然想起一则已经被证实的流言,“凌瑾堂教导的孩子,都比常人聪明百倍。不说宫中的小殿下们,就是凌瑾堂的侄子,在他爹寿辰被人逗弄考校的时候,懂得的典故和道理,都赶得上读过好几年书的人了,也不知道凌瑾堂是怎么教的孩子。”

宁淑玉郑重的点点头。虽然孩子的事应该是娘亲来提,她爹爹居然来提这件事,让她很是尴尬。不过正确的建议还是要听的。

她也听闻,太子幼年时候顽劣不堪,愚钝无比,曾经连太傅都气走过,说太子是朽木。结果后来皇帝陛下就不再设太傅,而是让当时还未科举的凌瑾堂来教导太子。

此举曾经被朝臣大为诟病,但皇帝陛下一直坚持,即使凌瑾堂并没有在东宫任职。

而后凌瑾堂三元及第,又在朝中崭露头角,皇帝陛下才给了凌瑾堂太子少傅的官职。

无论有无官职,太子都是凌瑾堂教导的,这点其他东宫辅臣都已经证实了。

太子在凌瑾堂的教导下,就像一块璞玉被慢慢打磨,展现出他应有的光彩。如今太子别说在朝臣中,普通百姓都知道大晏朝的太子心怀天下,仁义贤明,有当今天子之风。

太子去过的甘州和江南,现在都流传着太子惩恶扬善,为民造福的事迹。

宁淑玉也是听了太子这些事迹之后,对太子渐渐芳心暗许。

大概女孩子都有一颗倾慕英雄的心。

“你说你曾经见过宁家小姐?”凌蔚一边攥写他的贺词,一边好奇问道,“然后一见钟情?”

“……什么叫一见钟情。”太子支支吾吾道,“就是觉得她骑马的样子很精神,看着很顺眼。比起其他人走路一步三摇,嘴边永远挂着僵硬的幅度,说话慢的就跟要断气了一样好。”

凌蔚抬起头:“请把‘走路一步三摇’换成‘步履摇曳’,‘嘴边永远挂着僵硬的幅度’换成‘笑容端庄’,‘说话慢的就跟断了气一样’换成‘轻言细语’。人家那是大家闺秀应有的姿态,怎么在你嘴里就变味了?”

“反正我就是看不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