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百章 风云

……

楚军在贵州所向披靡,可是在千山万水之外的南直隶,隆武朝廷的军队却打了一个结结实实的大败仗。

战败的消息传到南京,隆武帝大病不起,汪克凡却表现的很淡定。

“可惜了,十万大军一战而溃,郑成功这一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这份战报是驻守扬州的王进才送来的,字里行间颇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郑成功在长江北岸登陆后,对吴三桂发起猛攻,连战连捷,攻势凌厉,接连攻占高邮等州县,和吴三桂的主力在淮安府展开决战,可是最后关头却被吴三桂翻盘,十万大军土崩瓦解,郑成功逃回南通州的时候,只剩几千残兵败将。

(郑成功以十万大军反攻南京,却被几千绿营打得全军覆没,这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真事,和本书的主线关系不大,不多详述了。)

吴三桂击败郑成功后,顺势向南追击,把战线又推到扬州城下,与此同时,扬州以东的泰兴、南通、海门等地纷纷告急,吴三桂大有一举打过长江的气势,南京城里的气氛变得非常紧张,有些胆小的士绅百姓已经逃到乡下。

楚军的主力都调往湖南,南京一带只有田见秀的北伐第一军,以及一些刚刚编练的新军,看起来形势非常危险,但是自汪克凡以下,楚军的高层都很镇定,完全没有撤离的打算,慢慢的,南京城的民心恢复了稳定。

汪克凡最大的依仗,就是有一支强大的水师,经过这两年的大力发展,楚军的水师已经基本成型,虽然还不能和郑成功的“远洋舰队”相比,对清军来说却是无敌的存在,吴三桂哪怕征集一批民船商船强行渡江,也会被船坚炮利的楚军水师消灭在长江上,他只要脑子没有进水,就不会让部队白白送死。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汪克凡又向撤离的郑成功借了一支舰队,以加强长江防线,作为回报,他命令王进才尽可能的接应郑成功的残部,掩护他们撤退,同时又给郑成功送去了一批粮食物资。

郑成功的“陆军”丢在了淮安府,“海军”的舰队却毫发无损,出兵时满载的战船,现在都变成了无用的空船,就答应了汪克凡的请求,给他留下了五十艘战船,以换取楚军的各种帮助,一切安排好后,郑成功来到南京城,拜见病重的隆武帝,然后率部黯然离去,返回厦门。

“这大概就是历史的惯性吧,郑成功回到厦门之后,多半还会去打台湾。”

得知郑成功离去,楚军高层中很多人弹冠相庆,郑成功这次大败而回,已经大伤元气,对楚军来说,争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