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58章 怎么还有西上啊!

涨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收益!

另外,这群王侯将相也从“印度收入”中分到了大量的金银,口袋里面都塞满了印度白银和印度黄金,谁还会反对南下?

“三位哥哥,你们都赞成南进了?”李定国发问的时候,目光却盯着唐王刘文秀。

在张献忠的四大义子中,孙可望有相材,艾能奇有将材,李定国有帅材,而最善于谋划大局的军师则是刘文秀。

所以在大顺的八王议政体制中,孙可望和牛金星、顾君恩搭了班子,是大顺国实际上的宰相。艾能奇则长期驻守成都,担任各方应援使,同时还负责震慑乌斯藏。刘文秀则和宋献策一起主持大顺的军师府,居中策划。

刘文秀轻轻摇头,道:“南进是一定的,太子(李继成)在天竺发了横财,自是人人眼热,所以南进是大势,阻挡不住的。”

“上一回天竺人不曾防备,这才让太子得逞,下回怎么会有那么大的机会?”李定国还是不死心,想要说服刘文秀。

刘文秀道:“天竺海岸绵长,本就难以设防,而且国中群雄并列,互相征伐,大有可乘之机。以太子之善战,以长征府兵之精锐,大有可乘之机!”

“朱家皇帝已经移驻武汉,号称御驾亲征,眼看就要大举来犯,此时南进一定会动摇人心……南进是发财,北守是拼命!”

李定国又提出一个理由,而且还说了大实话。

北上其实是不存在的,他在陕西作战的目的是北守——守住秦岭大山,挡住想要南下的大明军队。

刘文秀反问:“如果全力北守,就一定能守住吗?”

“这……”李定国迟疑了。

他是陕西前线的主帅,当然知道战事非常艰难!

抛开大顺军的战斗力弱于明军不提,后勤的困难也越来越大,所以前线将士的供应非常紧张,而且在陕西服役的府兵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朝廷发给的银钱和自家土地的收益,已经不足以覆盖兵役和越来越大的家庭支出。

孙可望叹了口气,道:“额们大顺的府兵制是不能长期持久的,现在的60万府兵户已经快把川人吃干抹净了,却依旧吃不大饱……而这60万户还得繁衍生息,将来可怎么办?不让丁余入伍吗?丁余吃谁的?而要继续扩充府兵,田又在哪里?”

府兵制乍一看是非常理想的军制,以田养士,寓兵于民。但是真的用起来,就会发现存在硬伤。

这个硬伤就是必须不断获取不需要大量投入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