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21章 孟之祥已得天时、地利、人和

了,京城惨遭洗劫,惨烈程度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有得比。

好在蒙鞑也是强弩之末,加上其内部有事,同时南朝军队主力尤其是川军强大,重创了鞑子的重兵集团,连蒙鞑大汗也死在川军箭下,鞑子难成席卷之势,其大部队北还,仅有少量部队盘踞江南。大家都很清楚,只要川帅孟之祥一到,这伙鞑子就会北还,南朝可安然无恙。

但经此一役,南朝谁不惊惧害怕,万一孟之祥不在了,万一蒙鞑卷土重来呢?

可以这么说,南朝自上到下,都形成了这样的共识:“鞑虏一天不灭,吾辈皆不得安枕矣!”

在这风云变化之际,孟之祥应运而生,成立中华铁血会,誓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可谓尽得天时!

换作先前南北对峙的局势,朝廷安稳,孟之祥的中华铁血会功效将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宋帝还在,孟之祥这么做,不啻于公然造反,没人跟随他的。

再有就是孟之祥在四川,他在长江上游放舟东下,可以源源不断地把兵马钱粮运到江南,江南的势力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从春秋战国起,居于长江下游的势力,均敌不过长江上游的势力,如吴国在长江下游,对上上游的楚国,常打败仗。

到得三国末期,王浚楼船下江南,金陵王气黯然收,就是下游不敌上游的明显例子了。

孟之祥占据四川和京湖,尽得地利矣。

还有就是人和,孟之祥内部是铁板一块,说一不二,集结了全军、全社会的力量,助他夺取江南,之后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而江南各地的军头们之所以不急欲与鞑子交战,怕的是交战中损耗自己的力量,卖不出一个好价钱!

没错,军头们都待价而沽,他们都在等,等孟之祥的到来,可想而知,他一至江南,将会是一边倒的趋势。

诸军头中,赵葵与孟之祥有半师之谊,孟家老祖孟宗政乃是赵葵之父赵方手下的得力干将,孟家起家的血本“忠顺军”是赵方大力支持下方得以建立,之后孟珙投入史嵩之帐下,史嵩之与赵葵不和,连带着孟家与赵葵交恶。

但当孟珙归天,史嵩之退稳,孟之祥又与赵葵好起来。

这次鞑子攻破京城,赵葵的建康府保存了实力,只待孟之祥到来,全盘接收这批力量,而赵葵也可以功成身退,保他赵家几世的荣华富贵。

史岩之不用说了,孟史两家关系亲密无比。

无论是高达与曹世雄都对孟之祥表示钦佩,预计孟之祥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