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楔子 我和助产妇的谈话

处。

这是我的同胞格里鲍耶陀夫的喜剧《聪明误》终场的几行诗。

我曾是奸计和背叛的牺牲品,

将永远离开那害人的围墙,

那地狱的深渊,那里道德沦丧,

那里亲朋之间不是兄弟而是仇敌!

我要到遥远的天涯海角,

寻找能做一个诚实人的地方!

这就是这位波克兰的喜剧《恨世者》终场的几行诗。这个剧本是1816年由俄国作家费奥多尔·科柯什金翻译的。

这两个终场之间有相似之处吗?啊,我的天哪!我不是内行,让学者们去分析研究吧!他们会给您讲述,格里鲍耶陀夫的恰茨基同恨世者阿尔赛斯特是多么相像!为什么哥尔多尼认为自己是这位波克兰的学生,还有少年时代的普希金是怎样模仿这位波克兰的。他们还会给您讲述许多其他内容丰富、饶有兴趣的东西。我对这些是不甚清楚的。

我关心的另一件事是,我的主人公写的剧本在世界各国舞台上演出长达三个世纪之久,而且不知哪一天才会停止。这是我最关心的。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就成了这样一个人。

是的,我想谈的是戏剧。十分值得尊敬的奥洛尔·杜班女士,不过用乔治·桑7这个名字就更为大家所知了,也是给我的主人公写剧本的作家之一。

这出戏的终场,莫里哀站起来说道:

“是的,我想死在家里……我要为我的女儿祝福。”

接着孔德亲王走到他的跟前插口道:

“莫里哀,您扶住我的身子吧!”

演员杜巴克(顺便提及,莫里哀逝世时他已不在人间)号啕着喊道:

“啊!失去了我唯一曾经爱过的人!”

女人写的东西是感人的,这点无法否认。可是你,我可怜的血迹斑斑的大师啊!你在哪里也不愿死,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当你已经口吐鲜血时,未必还会表示为你那很少有人关心的女儿玛德莱娜祝福的愿望哩!

谁能比女人们写得更动人呢?难道是另外一些男人?俄国作家弗拉基米尔·拉法伊洛维奇·佐托夫写了一个同样多情善感的终场。

“国王来了。他想见见莫里哀。莫里哀!他怎么啦?”

“他死了。”

于是亲王朝路易跑去,喊道:

“陛下!莫里哀死了!”

路易十四摘下帽子说道:

“莫里哀是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