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

川登陆,是很自然的了。袁世凯谒见朝鲜国王是阴历十月十五日,阳历11月21日,星期六。

“不管怎么说,没有军队……”

李熙的口气是把一切简单地归结为武力。他辩解,有时不听从清政府,是因为它撤退了驻防军。

“如能派来大军,我们将只依赖上国。”李熙说道。

朝鲜国王向袁世凯请求出兵,似乎是件怪事,其实,他的发言不是他个人的意思,一定有闵妃的主意起作用。

朝鲜国作为一个国家,要求独立的意愿是可以理解的,而且,这也是多年的夙愿。但是,在独立以前,各派势力之争相当激烈。闵妃一族的事大党,必须全力对付以日本为背景的开化党,因此就需要清政府的武力。然而,由于释放大院君归国,加深了闵妃一派的抱怨情绪,认为“清政府是依靠不得的”。不依赖清政府,就得把“保险”放在别国,自然要与俄国联系。但是,清政府对朝鲜同俄国交往一事,又极其敏感。

朝鲜国王还通过李鸿章不断向清廷提出“奏咨”,请求“遣兵驻防”。

清政府同日本之间缔结过中日《天津条约》,出兵朝鲜时必须通告日本,恐怕日本也要派出相同数目的军队。所以,不是万不得已,清政府不能出兵。

“因为同日本有条约,不能常驻大军,但仁川有清舰数艘,一旦有事,会做出反应的。”袁世凯这样回答了朝鲜国王。

谒见国王之前,袁世凯总算完成了李鸿章交给他的一件事,就是把穆麟德弄回中国。穆麟德被解雇后,仍留在朝鲜。当然,作为个人,侨居朝鲜与否是自由的。可是,他留在朝鲜一天,就会在朝鲜与俄国之间周旋一天。他了解朝鲜内情,也深知清廷内幕,让他留在朝鲜是危险的。

到达仁川后,袁世凯同穆麟德会面,极力说服他。

“你是学者,不应该在国际政局上搞幕后活动,听说你正收集满洲文献,这对于你倒很适合。中堂说,如果你继续搞满洲文献的收集和研究,他尽量帮助你,你以为如何?”

穆麟德似乎动了心。

朝鲜经济已经到如此地步,作为财政顾问,穆麟德的业绩应该打负分。另外,把俄国拉进朝鲜来,恐怕是德国政府的指示,他本人也并不十分积极。数年前,德、奥、俄搞了个三帝国同盟。在侵略朝鲜方面落后了一步的德国之所以要把俄国拉进来,不外是为了牵制中、日两国或英、美、法诸国。如今俄国公使已派到朝鲜,穆麟德的活动将受到限制。难道就这样了此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