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9章 京城水深

元维感慨着人和,云意则叹息着地利。

似他云家亦是百年士族,云意苦笑:但就因为祖籍江州小县的缘故,后辈成长多只依赖父辈的言传身教。

远不似孟辉,尚在孩童就能得周掌院亲身教导不算,还能结识杨章铨这样的人物,近水楼台先得月地近身见证一代名相首辅的入阁之路——这一份眼界见识,甚至于比他结识杨章铨这件事本身更为人艳羡。

天子脚下,首善之地,众贤荟萃。本地士族得地利之便,实非别处所能比。

现谢家蒙圣上封爵赐宅,终于这京师起了门楣,但看今日高朋满座,可预见的,将来丰哥儿的眼界也是非同小可。

谢家后继无忧,他云家呢?看着孩童席上眺望这边的大孙子云芮,云意沉吟:他谋求外放,固是能升两级,但为了这两级,绝了大孙子留京见识的机会,到底值不值?

这一笔账,他得仔细算算。

……

孟笎、孟筠、孟筤三孩子跑主桌边上去见杨章铨这么大的动静,谢子安自然也看到了。

谢子安不似元维,会试之后即得周文方赏识,收为入室弟子。

谢子安殿试才一个三甲,能选为

庶吉士是他天然一股潇洒,样貌风姿完美契合了世人对翰林学士的臆想,且家常诗词作文也透着股高人名士地风范,并不是其学问如何得惊才绝艳。

周文方当初选谢子安,对他的规划使用是散馆后放他礼部,做些诸如巡视考场、收卷发卷封卷等对学问要求不高,且又必是得有个学士身份的人做的琐事。

馆选时周文方压根没想留谢子安进翰林院,对他就只当普通门生看待。

周文方对谢子安的期待不高,由此对于谢子安入馆半年,月考成绩即由初始的扛榜跃升到中等,异常惊异,不免重新审视谢子安这个人。

待发现谢子安并不似他早先预先的肤浅风流,家常都在沉心用功,月考成绩月月进步,周文方方对谢子安有了些辞色。

等谢子安为弘德帝点为翰林,周文方便偏心地将谢子安分派给了爱徒元维。

虽然谢子安的学问一般,周文方如此想:但学习新知识却是迅捷,有后赶超前之势。可见为人聪明,于治学也有自己的心得章法。

可与世纶共事。

……

自打谢子安与元维交好后,周文方爱屋及乌地与谢子安的话自然就多了,关系也愈来愈熟了。但这也改变不了他俩个根本上还是普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