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

鲜代理公使兼总领事,后来又当了驻中国代理公使。中日战争后,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时,韦贝在背地里异常活跃。他同德国也常有联系。

“甲申政变”后,穆麟德曾去过日本,同驻日俄国公使达维德洽谈向朝鲜派遣俄国军事教官的事情。“甲申政变”是以日本为后台的武装政变,由于袁世凯的介入而失败,从此,中、日两国间的关系日趋紧张。若两国以兵戎相见,战场一定是朝鲜。为使两国不发生冲突,第三国侧身其间可能是上策。以闵妃为中心的朝鲜政府自然要对作为第三国的俄国寄以期待。经过穆麟德的努力,亲俄派虽然势力还小,但总算有了。在政变中损失了几个亲俄派要人,但还剩下金智性等实力人物。

朝鲜政府派金智性去海参崴,同俄国滨海省总督会谈。这件事,当然不能让宗主国清廷知道,也不能让日本知道。时机到来之前必须保守秘密。

金智性别名镛元,广为人知。他于甲申年十二月到达海参崴,随员有权东寿、金光勋等。逗留半个月,洽谈了以下问题:

一、俄国派遣军舰保护朝鲜沿海。

二、俄国派遣教官训练朝鲜士兵。

随后,金智性在密约上签了字。

这一谈判是极其秘密地进行的,但是,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泄露了。同海参崴邻近的吉林珲春厅副都统依可唐阿获得了密约的情报,急报中央。次年三月,李鸿章命令驻在朝鲜的商务总办委员陈树棠调查。

明明是领事职责,却用了个“商务总办委员”的别扭职衔,原因是清廷仍想把朝鲜当属国看待。属国不是外国,因此要避免外交上的职衔,如公使、领事等。

于是,陈树棠开始调查。国王李熙极力否认。金允植审问了亲俄派赵宠熙等,供认:“小人等未经国王、大臣批准,私自去海参崴,同俄国官方交涉。”

国王和王妃以及外署督办(外交大臣)金允植等人,对于往海参崴派遣密使的事,岂能不知,但是,不论亲日派、亲清派,虽然集团有别,却都要拼命地发挥小国的全部智慧,以便生存下去。既然事情败露,就努力把牺牲缩到最小限度。

这一情报,天津的李鸿章当然也全部掌握了。

俄国在朝鲜的影响逐渐扩大,形势也不断变化,为了对付这个局面,李鸿章开始琢磨手中的棋子了。

若隐若现地舞动俄国这张牌的,主要就是闵妃和她的党羽们。国王李熙是个无所作为的人,总被闵妃牵着鼻子走。用什么方法能抑制这种态势?旅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