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4章:要讲风格

一个绝密的笔记本,里面写了一百多个知识青年的名字,还编了序号,不过不是以姓名笔画排序,二十根据出工的天数来排序的。

当两年过去后,刘世清的出工天数已经达到了三百多天了,居然位居前五名呢。后来到了招工季节,刘世清在性村里已经呆习惯了,说现在不想走,等下一批。

那一年他的父亲所在的企业忙着到处修建桥梁,需要招收一万多工人。别人说这个人太傻了,最后弄得还要大队干部出面去动员刘世清填写招工表。

这也算是一个特例了。

刘世清与另外的几个比较正派本分,也喜欢读书的知识青年趣味相投,感情甚笃,劳动之余,常常在一起谈论他们所读过的有意思的书。

活共同展望未来的前景,若是找到了一本喜欢的书,必定会先传阅一圈,奇文共享。

一天,下着滂沱大雨,几个人正在屋里闲坐着,在吃饭的时候,喝了一些酒,刘世清突然激起了那年郭沫若的一件事情。

刘世清忽然想起了那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组织成立起了“创造社”的事情,就开了一个玩笑说咱们也来仿效郭沫若成立一个“田野社”,一起了来成就文学梦的大业。

那几个只是青年居然认为有一定的意义,于是就一起开始分头行动,提笔耕耘,冥思苦想。后来,几个人认认真真的写了一大堆抒情诗,什么汗水与智慧,汗水与愚昧,簇新理想,从远古到现代,纯真而又深沉,抒发对祖国和未来理想的执着追求。

大家对自己的诗词,从主体道意象,都一一进行了讨论和修改。

其时,《解放军文艺》已经复刊,于是,大家就把这些诗稿,统统投到了《解放军文艺》这家杂志社。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却被统统退了回来。一份也没有少。

这件事情在知青点的一个负责政治学习视野里被视为不正常时间,有组织“小宗派”的嫌疑。被暗暗记了一笔。

至于大队干部对这些意识形态上的上层建筑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他们最树苗土方芝麻小麦的注意力要密切一些。

这一年的夏天,在知青点里又开展了“批邓”的运动。有一天晚上在学习的时候,刘世清在学习的时候无意中说了一句话:“批来批去,明年又要翻过来的。”

负责组织政治学习的阿哥知识青年听了这话,认为很反动,于是就对他进行了很严肃的批驳,并将刘世清的新账旧账一起算,弄了一份材料报送到了公社广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