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卷 锦衣千里 第一百一十章 夜遇黑船

盛,以商利济农,国乃繁荣,可今天,朱元璋以防倭寇为借口而不准民间寸板下海,又用严法峻刑惩处偷偷出海的商人和渔民,一经抓获,当场枭首,甚至走私来的藩物也不许买卖,发现即销毁。

残酷的海禁政策以致‘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而倭寇依旧猖獗,这其实是朱元璋的小农思想做祟,他想恢复一种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简单农业社会,连国内商贸都迟迟不肯解禁,更不用说海外贸易了,不容置疑,海禁确实是朱元璋执政的一大失误,相比宋的繁荣和财政宽裕,明朝后期灭亡,也和它终其一朝的财政窘迫无不关系,而这就是种因于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走私船越行越远,渐渐地脱离了船队的视野。

……

傍晚时分,运粮船队靠近了珠江口的第一个县新安县,在新安县以南三十里的海面上向东北方向疾行,这时,负责押运本次粮食的宁波观海卫指挥使跑来对李维正道:“千户大人,新安县马上就到了,大人要在此上岸的话,就要收拾东西了。”

按照计划,李维正的锦衣卫并不是在广州上岸,而是在新安县上岸,休整两天后,再秘密赶赴广东各地,尽管李维正接到的密令是调查南海卫的走私白银案件,但他却不能打草惊蛇,只能将此案作为暗线,明线还是要调查地方官员贪污赈灾粮一事,而且还得做出声势来。

当夜幕悄悄降临在海面上时,有锦衣卫乘坐的三艘大船缓缓靠岸了,在一个小小的驳岸上,三百名锦衣卫和他们的马匹、行李纷纷上了岸,使原本冷清的海岸顿时热闹起来,三艘大船卸载完锦衣卫后,便又调头继续向北而去。

这个驳岸是建在一个叫屯门的小岛上,为南海卫巡逻官船的补给而专门修建,十天半月也难得有一艘船靠岸,所以只有两个守岛的老民夫住在一间孤零零的小石屋里,小岛上原本有个渔村,禁海后大半渔民都逃到南洋或安南谋生去了,其余的渔民则被迁徙到了内地,整个小岛皆渺无人烟。

锦衣卫的到来惊动了两个守岛的民夫,他们出来查看情况,黑夜中却看见了数百全副武装的男子,吓得他俩嘶声狂喊,落荒而逃,“倭寇!倭寇杀来了。”

众锦衣卫啼笑皆非,立刻冲上去一队人将两人抓了回来,两人跪在地上连连叩头求饶,“大爷饶我一命!”

李维正也懒得解释,冷冷问道:“我问你们,这里经常有倭寇来吗?”

两人慢慢醒过味来,来人说的是京城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