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十二章 战云之合

汗总共带来了大约26万人的规模,不过其中还有当辅兵用的老弱牧民,大约4万人,所以战兵便只有22万——

别看4万不能上阵厮杀的老弱牧民貌似不少,但是这个比例比起中原汉人朝廷出征时的民夫辅兵比例已经是很低了。杨广对付高句丽的时候,117万大军需要200多万民夫运粮运兵器。修路架桥,别的作战中辅兵民夫至少也是战兵的一倍人数才能玩得转,免于后勤短缺。而突厥人居然只要战兵五分之一人数的专业辅兵做后勤配套。按照比例来算已经是汉人战兵人均后勤人数的十分之一了。

之所以突厥军队这么省辅兵,说到底还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特性所致。比如后世再过几百年,蒙古人出现的时候,只要不带工程武器,不需要工匠的话,在纯野战的环境下蒙古人需要的辎重兵更少。这些民族只要有人跟着大军放羊,最多再做些缝补皮甲帐篷的事儿,便算是齐活了。再加上突厥兵对吃喝也不讲究,不一定要集中煮肉汤煮茶。偶尔自己用皮囊灌点儿酒或者水,然后围着篝火烤肉便能对付过去了。也就省下了集中使用的火头军。

不管怎么说,始毕可汗出战的时候只有22万战兵加4万辅兵。如今也打了小两个月了,雁门郡城内保护杨广的骁果军都减员了伊万多人,突厥军队自然也有损伤,细细算来,如今剩下的不过20万战兵、4万辅兵。要想围住城里头的6万隋军,多预留一半的兵力是必须的,而且辅兵可以全部留下作为防备,或者放到城东桑干河对岸不易突围的方向。这么一算,可以集中起来对付杨义臣的部队,也就不超过15万人了。

……

桑干河中游南岸,雁门郡安阳县境内,一直大军疾速而又不失小心谨慎地前行,车辚马啸,甚嚣尘上。军队的构成全部都是骑兵,人数约莫三四万之间,显然便是杨义臣突前的那一部分人马了,他们和后军的十一万步军拉开了两天的路程差,好尽快赶到雁门郡牵制突厥人,而一旦有危险的话,如果两军相对而行,一天之内也可以成功回合。

不过可别以为隋时的安阳县就是后世河南那个安阳县,这两个地方实在是相隔数千里,只是古今异名导致的误会而已。隋朝时候的安阳县,其实是后世山西省张家口市下属的阳原县。

后世从北京到大同的京大高速就要经过阳原县,沿着桑干河南岸、燕山与阴山之间的山谷修建,可见此处从古至今都是从雁门郡通往涿郡的交通要隘所在。杨义臣突围而入的信使被发现之后,突厥人如果要搜索杨义臣的大军位置,肯定第一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