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二十五章 把柄在手

那些从贼了的官吏,一时之间,他也算是成了炙手可热之人。

这种活计,非极为受皇帝信任的人不可为之。毕竟手握鉴别审查的权力之后,哪些被俘官员属于“被迫裹挟”可以赦免,哪些属于“主动从贼”必须严惩,都在萧铣一个结论之间。同时这种权力虽然大。却局限于人事权,和兵权不太相干,又没那么敏感。萧铣作为如今最受信任的外戚之一,操办这事儿最适合不过了。

萧铣在涿郡临时办事的衙门里,一堆堆的卷宗在公事房中堆得如山之高,萧铣当然也没有那么多精力自己细细去看,只是交给手下幕僚属官仔细查验,而他自己则看一下结论,找找看有没有什么陷在里头的、又着实没有反情的历史名臣或者名将,好搭救一把卖个人情留条路子。

一个幕僚走进萧铣的书房,把一摞折页丢在案头。大大咧咧地开门见山:“晦之,这些都已经整理好了。你看看没问题的话便定案罢了。里面有些莫须有的、又有官声的,愚兄都给你标出来了。”

萧铣不用抬头。便知道是房玄龄。如今他麾下其他人,但凡是有官职的,都以官名检校相称,唯有房玄龄没有官身,是私人幕僚的身份,待人接物也是不卑不亢,至今都和萧铣直接称呼表字。

房玄龄自从朝廷第一次远征高句丽的时候,就因为在齐郡做地方官需要聚敛虐民,愤而辞官了。萧铣这样的身份,不做地方官杨广好歹还会给个兴军司马、监军之类的安抚一下,而房玄龄这种上头人听都没听说过的人,辞官不做后当然只能给私人当幕僚。算来房玄龄如今在萧铣身边做事也有一年半了,只不过此前都在打仗,除了一些安抚皮岛军的调处事务之外,房玄龄没什么脱颖而出的机会。

这一次,可算是逮到机会施展所长了。历史上房玄龄在投靠李唐初期,最大的才能便是发掘人才,比如李世民帐下的杜如晦、张亮、薛收、李大亮一些后来位居卿相的干臣能吏,都是房玄龄发觉举荐的。现如今,在一大票杨玄感逆党官员中发掘无辜、施恩市义的活计,对房玄龄来说实在是再顺手不过了。

萧铣礼貌地赞了一句:“玄龄兄真是好精力,弟这些日子,一点头绪都没有。”

房玄龄不以为意摆摆手,也懒得拽虚文:“晦之大才,如何过谦,还不是被军旅重任给压的么,没精力看这些案牍劳形的琐事而已。愚兄闲人一个,正好做这些。”

对方直来直去,萧铣也不多客气了,翻开几本折页就先后看了起来,里头都是房玄龄觉得情有可悯应当赦免或嘉奖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