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三章 宇文述遗计

难道真有这么多人从贼?

这一念之差,让杨广颇是找朝臣询问了一番河北贼情实际情况,裴矩、虞世基等掌握着话语权的朝中重臣倒也没有对杨义臣落井下石,只是委婉地对杨广陈述了实情——

历史上的这个时刻,虞世基比如今还要圆滑得多,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他几乎已经被杨广的暴虐打断了脊梁骨,只知道顺着杨广的意思,还出了“杨留守年年剿贼数十万,河北焉有如许多贼寇”的评价。从侧面质疑了杨义臣剿贼规模的真实性,坚定了杨广认为杨义臣养寇自重的念头,算是要为杨义臣的被撤换担负下次要责任。而本时空因为虞世基好歹通过当初萧瑀的渠道。已经或多或少靠拢了萧铣,也在两次黑锅事件中被萧铣暗示感化。所以倒没有出这种推波助澜的话。然而虞世基的这一转变从结果而言并没有什么卵用,依然阻止不了杨广对臣下忠诚度的猜忌和脑补。

结果杨广犹豫再三之后。或许是真的害怕杨义臣杀良冒功、持续养寇自重以维持兵权,或许是杨广这个时间真的已经下定了迁都南下的决定,不打算再在河北留下那么大规模一支需要朝廷供养的大军。总之,杨广下达了一条后来让河北重新糜烂的圣旨。

把河北道经略使杨义臣调入朝廷,加封为礼部尚书(此为史实)。

从官爵品级上来看,加封为礼部尚书是升官,但是地球人都知道,在战争年代从方面大员调回朝中管教育部,究竟意味着什么。杨义臣倒是没敢抗旨不遵做出什么直接扯旗造反的事情,只是在退兵前如同后来的岳飞一样拔剑斩石,恨声长叹:五年之功,毁于一旦。

据杨义臣被召回朝中之后,他在河北的剿匪军队除了少部分有朝廷编制的被撤回东都、后来也得以跟着朝廷南下之外。其余大部分杨义臣战时权变多征的军队,在杨义臣离去后都被遣散了,甚至有不少精兵后来被窦建德拉去从贼——那部分兵马主要是因为看到了杨义臣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之后,对大隋朝廷再也没有最后一丝期望和忠诚可言,才愤而投敌的。

杨义臣本人,则在被召回朝中之后,整日郁郁寡欢,最后在大业十二年年初的时候疽疮发背而死——这个症状死法,据和史书上记载的亚父范增因为项羽中了陈平的反间计而被逐走后,忧愤而死的病症是一模一样的。

后人唏嘘不已,对杨广这种自毁长城的举动无法理解,但是谁让杨广就是这么干了呢。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或许才能明白此时此刻的杨广真是打算暂时放弃北方了——历史上杨广南迁到扬州之后,对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