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当反腐沦为权力工具

查办,正好是三年。国泰自然是冤,被和珅给利用了;可放大了看,和珅何尝不冤?他也被乾隆给利用了,最后当成一个大反面典型被查办了,万贯不义之财最终进了皇帝的腰包。

于是,老百姓有理由相信,来自乾隆皇帝的周期性的反腐败行动,极可能是皇帝控制文武百官的手段。如前所述,腐败已经成为乾隆朝制度性的、全局性的问题,每个官员都不能保证自己是绝对清廉的。皇帝可以随时以“反腐”的名义将官员惩办,并将此作为悬在官员头上的一把利剑。结果,官吏们对皇帝的反腐行为战战兢兢,不得不刻意效忠、讨好皇帝来保障自身安全。而皇帝高调的反腐行为惩治的通常都是没有多大权势的中低级官员,或者是自己讨厌的、已经失势的高官,也坐实了人们的猜测。和珅在乾隆、嘉庆父子时期境遇的反差,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样,人们将官府的许多反腐败行为也理解为内部的权力斗争。

只要公权力还能获利,腐败现象就不会绝迹;只要没有制约的君主专制体制还存在,大规模的腐败就不会消失。当反腐沦为权力工具,就没有真正的反腐败可言,腐败就会像癌细胞一样在政治体制乃至社会躯体中蔓延、恶化,侵蚀财富和世道人心。

很多统治者都明白这个道理。在专制政体下,腐败癌症是治不好的。《官场现形记》说有人揭露浙江官场弊端,慈禧太后挑选了一位老京官去做钦差大臣。她说:“某人当差谨慎,在京苦了这多少年,如今派了他去,也好叫他捞回两个。”圣旨一下,这名京官忙向慈禧身边太监打听上头派他这个差使的真实意思,应该怎么查案。太监扑哧一声笑道:“查案有什么难办的?佛爷早有话:‘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来的清官?但是御史不说,我也装做糊涂罢了。就是御史参过,派了大臣查过,办掉几个人,还不是这么一件事。前者已去,后者又来,真正能够惩一儆百吗?’这才是明鉴万里呢!你如今到浙江,事情虽然不好办,我教给你一个好法子,叫作‘只拉弓,不放箭’:一来不辜负佛爷栽培你的这番恩典;二来落个好名声,省得背后人家咒骂;三来你自己也落得实惠。你如今也有了岁数了,少爷又多,上头有恩典给你,还不趁此捞回两个吗?”京官听了,马上心领神会。慈禧的态度可能代表了许多统治者对反腐败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没人揭发就当不存在,并且将反腐败当成负责官员的“福利”。

“腐败福利说”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人提出了,提出者是一代名臣苏绰。北周奠基者宇文泰向苏绰讨教治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