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原本可以和平收场

政设置了障碍。按理,不久前向天下宣布是皇子的女儿应该继位为新皇帝。事到如今,胡太后硬着头皮准备扶持一个女娃娃继位当皇帝,可第二天她又心虚地主动宣布新皇帝是女儿身,不适宜登基(绝大多数史学家都不承认这个只在位一天、没有正式登基的女皇帝,可也有少数人认为这个公主就是中国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比武则天早了一百六十多年)。

胡太后选择元诩的侄子、年仅三岁的元钊为新皇帝,想平息责难。她将尔朱荣想得太简单了。尔朱荣早在起兵之时,就想做第二个董卓了。皇帝的死只是给他提供了绝好的借口而已。他根本就不承认洛阳的新政府,反而通告天下要追查元诩的死因。

尔朱荣的精兵很快逼近黄河北岸,徐纥等人并不以为意,认为:“尔朱荣是马邑小胡,人才卑劣,自不量力来冒犯天颜,简直是自取灭亡。洛阳的禁卫军就足以消灭他。尔朱荣不远千里挥兵南下,兵老师疲,我们不用做什么准备,以逸待劳就能打败他们。”尔朱荣率领几千人的部队长途征战,的确让人觉得不太靠谱。胡太后采纳了情夫的意见,派遣黄门侍郎李神轨为大都督;派遣郑俨的族兄弟郑季明、郑先护二人驻守黄河河桥;派遣武卫将军费穆驻守黄河渡口小平津,等着尔朱荣来“送死”。

尔朱荣想做董卓第二,却比董卓有头脑得多。他深知,要想在政坛上有大作为,政治永远比军事重要。早在起兵之初,尔朱荣就有心改立新君、独揽大权,开始物色政治盟友。他派侄子尔朱天光潜入洛阳,找到在朝中任直阁将军的堂弟尔朱世隆。后者向尔朱天光推荐了元诩的叔叔、长乐王元子攸。元子攸受胡太后一党的排挤,和胡太后等人有较深矛盾。他长期担任禁卫军将领,不仅有一帮禁卫军官兵支持他,清流世族和文官集团也拥戴他,在朝廷中有相当的根基。各方面看起来,元子攸都是不错的人选,可以让尔朱荣集团争取到洛阳禁卫军和世族大家们的支持。于是,尔朱天光秘密会见了元子攸,将尔朱荣的橄榄枝传递了过去。元子攸欣然应允,带着家眷跟着尔朱天光逃出了洛阳。

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择立君主有一个传统:将所有的候选人铸铜像,请示天意,如果铜像铸成说明此人受命于天,可立为君;如果铸像不成,则上天不认可此人。尔朱荣手中一共掌握了六位王爷,一一给他们铸像,只有元子攸的铜像一举成功。

武泰元年(528)四月十一日,尔朱荣在河阴(今河南洛阳东北)拥立元子攸登基称帝,和洛阳的元钊对峙。元子攸就是孝庄帝,封尔朱荣为都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