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制度逼良为娼

繁的进贡、如此昂贵的贡品,完全超出了地方督抚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外,不得不逼着他们去违规、违法筹措资金,勒索下属、收取贿赂等等。

乾隆皇帝是聪明人,自然知道进贡给下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但他更关注封疆大吏们的忠诚度,他不在意贡品是怎么来的,而在意什么时候来、来的是什么。事实上,乾隆拿到的贡品太多,塞满了整个紫禁城,最后造成了仓储难题。他儿子嘉庆继位后,发现“内府所存陈设物件,充禼骈罗,现在无可收贮之处”。绝大多数贡品,乾隆压根就没看过,更没碰过,“所贡之物,视之真粪土之不如也”,直接扔到哪个不知名的角落去了。但是,嘉庆皇帝认识到了问题,还是继续让大臣们贡献“粪土不如”的贡品。这只能理解为皇权的自私了。

乾隆是中国古代出了名的喜欢出巡的皇帝。他在位六十年,外出巡幸超过了一百五十次,平均每年两次半还要多。皇帝走出紫禁城、到北京之外的地方看看,客观上有利于了解真实情况,还可以收揽人心、笼络官绅、整饬吏治等等。但乾隆的出巡过于频繁,且热衷游山玩水,地方官绅投其所好,不惜耗费巨资“接驾”。他们大兴土木,建造行宫,修葺园林,建设御道,搜罗奇珍异宝、文物古玩进献给乾隆。在富庶的江南地区,盐商等富裕阶层或者主动捐献,或者被官府勒索,承担了主要成本;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完全是动用公款,压迫百姓来伺候乾隆。腐败官吏趁机中饱私囊。乾隆本人也承认此举劳民伤财,在晚年时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唯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

议罪银,是指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缴纳相应数额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封疆大吏犯了错误,缴纳从几百两到几万两不等的银子,以罚代法,或者被扣发一定时限的俸禄,作为惩戒,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乾隆把这个做法制度化、扩大化了,频繁地罚地方高官们银子,还允许督抚们提前缴纳一笔钱“备罚”。例如,浙江杭嘉湖道台王燧在负责西湖工程等事上,侵吞工程款,并有大量财产来源不明,总计查出有二十万两白银的不法财产,被“即行正法”。浙江巡抚王亶望负有领导责任,对王燧“唯言是听”、“不行参奏”,“自认罚银”五十万两。乾隆皇帝批示“只可如此”,对王亶望不加追究。乾隆利用地方督抚、盐运使、海关监督、织造等要职、肥缺的“过失”,通过公开的程序,或者干脆让亲信奴才“密谕”暗示,让犯错者、违法者“自行议罪”、主动缴纳议罪银,且金额越来越高。地方要员不堪重负。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