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两百八十五章 战略轰炸(上)

轰炸机,并且在量产型号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技术改进。

兰开斯特的英国量产版本已经正式定型,这方面要感谢德国元首的建议,英国项目组不得不承认,德国元首对这种轰炸机的认识,或许比他们中间任何一个人都要深。

徐峻圈出了原始设计上所有的错漏和失误,并且还画出了改进的草图并标出了准确的参数。英国人当然不会知道,这些改进原本就是他们在无数次轰炸飞行之后,在付出了不知道多少汗水、鲜血乃至生命后所获得的结果。

兰开斯特轰炸机的航程达到了四千公里以上,如果减少载弹并挂载机内副油箱,那么航程还能继续往上增加。不过从目前的条件来看,四千公里的航程足以满足德军在东线战争爆发初期,对战略轰炸方面的需求了。

这些轰炸机如果从波兰东部机场起飞,作战半径完全可以覆盖苏联的整个欧洲部分,包括历史上作为苏联战略生产总后方的乌拉尔山东麓,也在这款轰炸机的轰炸范围之中。

届时无论实际获得的战果如何,就像历史上面对英美战略轰炸的希特勒,放在斯大林面前的选择相信也不会很多。而在没有防空导弹的年代,苏联可能采用的手段,已经全都在德国元首的计算之内。

当然实施战略轰炸对德国自己的后勤压力也很大,不光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生产力来制造飞机,训练大量的机组人员,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一个复杂的后勤维护体系,历史上光是维持那支庞大的战略轰炸机群,就几乎榨干了皇家空军的老底。不过这些付出与战略轰炸所产生的效果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因为破坏这种工作永远都比建设要容易。

一枚一百公斤的航空炸弹,可以在几秒钟内摧毁一栋四层楼的公寓,而建造起同样一栋公寓,就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而更严重的是对后方民众心理上的打击,当民众发觉自己不再处于安全的后方,生命和财产正在敌军的威胁之下,就算是政府如何加以管控,都难以根除人民心理的恐慌。

什么在敌人轰炸下无所畏惧万众一心云云之类的都是政府的宣传用语,真正想要了解战略轰炸带来的恐怖,实在应该去翻阅一下英国和德国民间的战争回忆录。英伦空战时如果德国空军的轰炸机有兰开斯特的载弹量,这场战役的结果可能会彻底不同。

这架降落在柏林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是投入试生产阶段的量产型,目前德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正在阿弗罗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和英国同行一起研究生产工序方面的改进问题,目标是将生产的总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