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

诚三人,在日本人居留地以外的安边府,被激愤的民众袭击,莲元当场死亡,大渊、儿玉身受重伤。

这时,唯恐天下不乱、虎视眈眈的是大院君李罡应。其父是第十六代仁祖的七世孙,从李氏朝鲜的王族来说,这是较远的一支,但成了第二十一代英祖之孙恩信君的继嗣之后,一下子近了起来。第二十五代哲宗一死,依照宗例,李罡应的次子李命福继承了王位,就是李太王。由于年幼,生父大院君摄政,从1864年至1873年,大权在握,为时十年,史称“大院君执政时代”。

大院君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从行政组织到军制、文教,对旧制大动手术,修改户籍法,向两班(士族)征税。他的执政固然有进步的一面,但对外却采取攘夷、锁国主义,严厉镇压基督教。

大院君颇有才干,但过于独断专行,结果政治上漏洞百出,被政敌钻了空子。

他的政敌是李太王之妃闵氏一族。在大院君看来,作为自己的儿子的妃子,是他亲自选定的,竟然忘恩负义。而闵氏一族认为:太王已经二十多岁了,总有个大院君这样的保护人,实在讨厌。外戚掌握实权,在朝鲜是合情合理的。

闵妃与胞兄闵升镐攻击大院君失政,鼓吹国王亲政。1873年,大院君不得不交出了摄政权。

这时大院君才五十三岁,年富力强,却被迫引退,所以此后九年间他一直是切齿扼腕,痛恨至极。名为国王亲政,实质是闵妃及其背后势力掌握了实权。

这时候,发生了反日骚乱。反日情绪最强烈的是军队。日本向朝鲜派了军事教官,企图使朝鲜军队日本化。旧式军队的官兵是最怕整编的。兵饷拖欠了一年之久,六月份好歹用粮食代替,发了一个月的饷金,但那粮食却是发了霉的。官兵们怒不可遏,拥到军资监殴打经办人员,并越级向武卫都统使控告,但毫无结果。

“壬午之变”被称作“军乱”或“军变”,就是因为暴乱的主力是军队。一年不发兵饷,好容易领到,却是霉米,所以官兵们忍无可忍了。这是自发的暴动,但伺机以动的大院君岂能放过它。

你们吃不上饭,原因在日本!

闵妃一党与日本勾结,必须铲除!

大院君不失时机地煽动。

暴动的目标指向日本公使馆和闵氏家族。

《江华条约》已缔结五年,而日本公使馆是前一年才开设的,被朝鲜军队和汉城贫民一举烧毁。

公使花房义质从长崎向外相井上馨呈上一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