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三十二章】 烟不见兮

9月15日,正是阴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后的第一天。

在中国,中秋节是重要节日,也称作“团圆节”,是以满月之团圆喻家庭团圆,远离家乡的人在这一天要尽可能回家团圆。

在日本取这个“圆”的意思,做成赏月团子,在中国便是月饼。这一天的中心活动是摆设祭坛,祭祀月神。

月神被称为“太阴星君”,阴是阳的反面,所以,祭礼主要由妇女承担。供品除月饼外,还有瓜,一般都切成花瓣形。比起新年来,颇有女性节日的气氛。

中秋节后的第三天,阳历9月17日,平壤战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天津的李鸿章早几个小时接到了这一惨报。

穿过书房的窗户,李鸿章目不转睛地盯着庭院。这是个圆窗,庭院的一部分镶嵌在圆圈中。这个圆形使他想起三天前中秋赏月的情景。庭院的一角还残留着对中秋的惜别留恋之情——一堆灰烬。此刻李鸿章注视的就是它。

画着月神——太阴星君的纸叫“纸马”,因为上面也画着月神所骑的马。上古祭神时,杀马以做牺牲,到了近世用画着马的纸来代替。中秋祭祀完了,把纸马和纸钱一同烧掉。李鸿章官邸的庭院里,还残留着中秋之夜烧掉的纸马、纸钱的灰烬,那黑乎乎的颜色在白色砌石上特别醒目。

“不知北京对这事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李鸿章自言自语。

傍晚时分,北京宫廷来电报,对他做出了决定:

李鸿章未能迅赴戎机,日久无功。命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

黄马褂就是在平壤战役中左宝贵临死前特意穿上的衣饰,因功而恩准穿用,受挫时便会像今天这样被撤销。

所谓花翎,是用孔雀的羽毛制成的,插在帽子后做装饰,也是视功劳而恩准。分为单眼花翎、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三种。用孔雀羽毛上的圆眼数来区别功劳,三眼花翎当然是最高的了。

黄马褂和花翎类似勋章,并不是平常随便穿戴的东西。

从这天起,李鸿章不能穿黄马褂了,连帽子上插饰的孔雀羽毛也得拔掉。这当然是一种处罚,但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名誉而已,无关痛痒。

接到上谕,李鸿章“哧哧”地笑了,对旁边的幕僚说:“免官解职岂不更好……”

罢我的官,谅你们也不敢——李鸿章遥想北京重臣会议的情景,心里暗自思量。战幕已经拉开,目前在中国,除了北洋军以外,能战斗的军队究竟有多少呢?没有北洋军参加,就无法进行战争,而北洋军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