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

岛,理由是这里乃大本营所在地。

张荫桓等人不得已迁到长崎,2月12日从长崎归国。

这简直是“驱逐”。

清政府两大臣访日期间,威海卫形势紧急。

那年除夕是阳历1月25日,日军在1月20日攻陷山东荣成,这是进攻威海卫的准备。李鸿章给丁汝昌发电报:“日军拟除夕、正月初一攻击我军,年末、年初不可如例年……奋心血战。”

1月23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中将向丁汝昌发出“劝降书”,是委托在威海卫海域的英国军舰“塞万号”带去的,用的是英文。开头写道:

谨呈一书致丁提督阁下:事局之变,致使仆与阁下互为敌对,何其不幸!然今日之战,乃国与国之战,非个人结仇也。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

这是一篇有名的劝降书,说中国陆、海军连败,绝非君臣某一个人之罪,其原因乃是墨守陈旧政治之弊。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抛弃旧政治,逐渐崛起。最后,劝诱丁汝昌逃亡日本,以期东山再起。

贵国曾有雪会稽之耻,以成大志之先例。在我国,如榎本海军中将、大岛枢密顾问官,虽举叛旗,终得赦免,且位居显要,不屈才干。战败乃旧政治之结果,非阁下责任。应留有余力,以图他日……

丁汝昌当然不听这种劝告,把劝降书原封不动寄给了天津的李鸿章。

这时,李鸿章的电报到了:“如水师之力不支,莫若出海一战如何?若能取胜,可使铁甲舰退避烟台,蓄积战力……”

因旅顺失陷,12月17日朝廷做出决定,查问丁汝昌,被李鸿章反对:“威海卫处于与敌人对峙的第一线,防备最为紧要,我认为应当暂缓议处,等有了适当的继任者,再查问不迟。”

新任钦差大臣刘坤一正指挥江南军向山东半岛转移,他也认为“应当暂缓对丁汝昌的处分,令其立功赎罪”。

海军人才少,若以旅顺之败问罪丁汝昌,则找不到后任。丁汝昌的脑袋险乎哉!

陆军很容易找到胜任者,所以败将卫汝贵的命运就悲惨了。“临敌退缩,贻误大局,即行处决。”1月16日,卫汝贵被斩首。

丁汝昌咬紧嘴唇,心想:不管怎样,我可不能像卫汝贵那样死掉!

卫汝贵在众人围观下被处死,留下的只有耻辱。

丁汝昌提醒自己:万一不行了就自尽,要自尽,决不被人在闹市上砍头!

“镇远号”管带林泰曾在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