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

一眼骑在马上的袁世凯,撇撇嘴说。有时,甚至吐口唾沫,呸他一下。也许正像他说的那样,袁世凯为了出风头,到处钻营。不过,对于总司令官来说,这却是个非常得力的人。吴长庆近来已感到身体不适,动辄疲劳,自然就喜欢用勤快的部下。如此一来,当然会委以重任。

袁世凯的举动,朝鲜当局也看得很清楚。而且,他这时还是个无官职的幕僚,最易接近。

曾传说被杀害的闵妃,此时还活着,隐藏在忠州同族的府第中。朝鲜国王李熙取消了为闵妃服丧的讣告,亲赴忠州迎接。在注重儒教教条的朝鲜,这是一个特殊的举动。可见,朝鲜国王多么爱恋闵妃,并信赖她。吴长庆派清兵百名,沿途护卫。

王妃返宫之际,清军将领中第一个跑去“祝贺”的,不是别人,正是袁世凯。袁世凯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朝鲜王室的头脑里,是理所当然的。对于袁世凯的祝贺,朝鲜国王比王妃更高兴。王妃返宫为阴历八月一日,阳历为9月12日。大约半个月后,朝鲜国王特意单独召见袁世凯。召见时,朝鲜方面由要人鱼允中作陪。谈话内容,袁世凯本人从未言及,朝鲜方面的史料《从政年表》也只是记载了单独召见一事,未曾涉及内容。很可能是答谢他对王妃返宫的祝贺。

对于并非清政府正式官员的袁世凯,朝鲜国王竟如此厚遇,大概表示了朝鲜当局的一种希望:“我方所欢迎的正是袁世凯这样的人物。”

由于“壬午军乱”,清政府当局对朝鲜问题更加重视了,此外还有与日本的关系。今后有必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驻兵朝鲜。同时,还必须设置一个代表团,组成人员最好是善于同朝鲜宫廷周旋的人,于是,袁世凯得到破格录用。可以说,这是朝鲜方面转弯抹角向清廷提出的人选。

当时的朝鲜国要人们,对于清廷设置代表团的人选,没有直截了当地提出要求。马建忠的日记中写道:

金允植来馆笔谈,为人颇迂钝。每谈一事,不能即了……

金允植是朝鲜第一线的外交官,也是学者,写有《阴晴史》等多种著作,决非迂钝之流。不“钝”,但可能有些“迂”。他总是避免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尽可能采取迂回手法,因此,每谈一事,难以得出结论。马建忠对此颇为焦心。

朝鲜宫廷迂回的希望,终于实现了。此次事变后,袁世凯奉命留驻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