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

仁川之日。“威靖号”开出的消息已经见报,所以交涉的对象是朝鲜政府。

4月13日《时事新报》以《清人何其敏,日人何其迟》为题报道:

金玉均刺杀事件在上海发生后,朝鲜官员获得李鸿章同意,当即飞奔上海,清舰也不似寻常,行动迅速。朝鲜官员立即收领行凶者和遗骸,清舰予以运送至仁川,其前后行动之迅速机敏,实在令人惊叹。与之相反,自金玉均遭难之日起,至和田失去遗骸、离开上海之日止,日本人行动迟钝如病人,也实在令人惊叹。

金玉均被刺是3月28日,“威靖号”从上海开出是4月7日,即事件发生后的第十天,谈不上特别快。尽管装上石灰,采取了各种防腐办法,从物理的角度来说,放置在湖南会馆的遗体也需要尽早送还。

如前所述,几乎在上海发生刺杀金玉均案件的同时,暗杀东京朴泳孝的计划失败了。日本政府搜查朝鲜公使馆,但公使俞箕焕带着公章回国了。外交官的撤回,可以认为是断交的第一步。

“这件事看样子有点儿棘手!”李鸿章自言自语。他给东京的中国公使汪凤藻写了一封信:

金(玉均)本韩之逆党,寄籍于倭(日本),久为韩人切齿,无可如何,来游中国,本难位置,恰有此事,借可了结。前得袁道(袁世凯的身份为道台)来电谓,韩廷闻信,惊喜若狂。现已将凶手解回本国,自非倭人所得干预。不意复有朴泳孝在倭被刺未成一案。倭捕谬索于韩馆,致俞箕焕带印竟回,类于撤使。韩又令人代办使事,虽未至骤起兵端,亦颇费调处矣。

这并不是一般的麻烦事,不至于立刻发生兵端的推测完全错了。金玉均被刺四个月后,中日甲午战争终于爆发。

其实,李鸿章也预见到这场战争早晚要发生。

海军是使他烦恼的根源,金玉均被刺两日后,他奏请安装新式舰炮,以分期付款的办法购入。上头的批示是“知照有司议之”,结果迟迟未能实行。

4月14日,袁世凯把金玉均遗体和洪钟宇正式引渡给朝鲜政府。领议政沈舜泽同一天复函袁世凯,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