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

当然也因为文廷式是榜眼,成绩突出,但主要还是因为他原先在广州将军长叙家里坐馆,教他两个女儿读书,后来这两个女儿都为光绪帝所爱,就是珍妃和瑾妃。光绪帝早就听二妃提过文廷式之名,所以公布进士及第时,他说,这个人很出名。

翁同龢为网罗反李鸿章势力,要把一些可以瞩望的年轻官僚拉到身边,便盯上了文廷式。

文廷式认为,现在正是驱逐李鸿章的绝好机会。

他对翰林院的新秀们谈了自己的想法,决定联名弹劾李鸿章。年轻的新秀们都渴望脱颖而出,也许心里正想着“下一个时代即将来临”。

现在虽然还是李鸿章的时代,可是,他年事已高,霸者更迭的时代不远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将由拉开时代序幕的集团主宰,新时代的明星宝座将由扯掉旧时代幕布的人占据。

“千万别落在后面……”这是新秀们普遍在思索的问题。不过,他们很谨慎。翰林院这个宝贵位置,得之不易,可不能因为一些微妙的举动而失掉它。若是集体行动,他们的胆量就稍稍大些,再有一个“大义凛然”的理由,就更可以放心大胆地采取行动了。现在,他们眼前正飘荡着一面大义凛然的旗帜。

清军在朝鲜被东洋小岛国日本给打垮,陆、海军双双惨遭失败,弹劾使中国如此丢脸的人还怕谁谴责吗?他们的呼声出于爱国心、出于义愤。他们要站出来声讨应为战败责任的人,被声讨的正是旧时代的代表。

弹劾李鸿章能获得通向新时代权力宝座的通行证!文廷式抓住翰林院这群野心新秀的心理,会集了三十五人。

弹劾的内容不外是李鸿章疏于戒备、掣肘诸将、任用私人、不设粮台、删改电奏、欺瞒朝廷等。末尾下了这样的结论: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请予罢斥!

李鸿章对于弹劾他的事早有所知,因为翰林院里也有李鸿章的人。

历经权力之争的李鸿章清楚地知道,在弹劾者的背后,有翁同龢牵线操纵。

“黄口小儿!”李鸿章听到联名弹劾的消息,轻轻地啐了一口。黄口小儿当中竟有一个六十五岁的翁同龢,其实,李鸿章啐的是不靠实力、只靠皇帝恩宠得权得势的人。

领头者文廷式当过光绪帝爱妃的老师,而幕后操纵的翁同龢又是光绪帝的师傅。

“皇上也太成问题了!”李鸿章自言自语。重臣们嘴里所说的皇上实际上指的是两个人,即皇帝和西太后。现在李鸿章是指前者。

已经成年的光绪帝,燃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