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

章当然也听到一些闲言碎语,但他认为女儿的婚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张佩纶是同治十年(1871年)的进士。二十二岁中进士,的确是少有的人才。他并不是白面书生,很有血性,但同袁世凯的那种血性可不大相同。中进士后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步步晋升。他敢于直谏,遇有奸佞之臣,毫不顾虑,予以弹劾。

当时有所谓“翰林四谏”,他是其中之一。因丁忧退官,一度当李鸿章的幕僚。官复原职以后,一贯主张对外强硬。中法战争之际,被派往福建。因福建水师全军覆没,获罪充军。今年被释放,又成为李鸿章的幕僚。

张佩纶是直隶丰润县人,与李鸿章并非同乡。其父张印塘曾任安徽省按察使,太平天国战争中阵亡。李鸿章之所以器重张佩纶,并非因为他父亲的关系,而是看中他本人的禀性。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幼樵?”

幼樵是张佩纶的字。李鸿章是个拐弯抹角、办事兜圈子的人,而张佩纶则是个直来直去的闯将。

“我也不知为什么,只觉得喜欢他。”李鸿章苦笑着答道。

“莫非因为与你正相反?”

“也不完全是。”

“你很喜欢有血性的人。”

在夫人的头脑里,除了女婿张佩纶,还浮现出那个暴躁小子袁世凯的形象。两者都有血性,但李鸿章更器重张佩纶。

“难道我的身体里没流着血?”

“我可没那么说。”

“你不是说我喜欢同我正相反的人吗?”

“可能血的流法不同。”

“对对,问题就在这儿,血的流法不同!同是有血性的人,幼樵和慰亭两人就截然不同。幼樵这个人,不能当带头的,他的血就是那么流的。”

李鸿章也和夫人一样,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

李鸿章用“带头的”措辞,是为了不致贬低女婿,力求委婉表达而已。

“你说他不能当带头的,是不是因为他不会回头看?”

“对对,幼樵从来不回头看。部下跟上来了,还是没跟上来,他从不回头确认一下,只管自己向前。慰亭知道回过头来照顾,经常回头看一眼,而且把大眼睛瞪得圆圆的。”

“是因为没把握吧?”

张佩纶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而且进翰林院当编修,可说是优中之优,因而本人也颇有自信。和他相比,袁世凯是科举落榜者,尽管环境、条件很好,但本人却不喜欢读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