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

蹇录》中写道:

和平虽未破坏,干戈虽未交锋,仅在一篇简牍中已显示彼我所见不同,过早表现出甲争乙抗之状态。两种带电的云即将正面接触,刹那间可成电闪雷鸣之势,其意甚明。

陆奥外相的方针是:在外交上常表现为被动状态,一旦有事,军事和各方面都要先发制人。

如前所述,往朝鲜的中心港仁川输送军队,日本自宇品港出发大约需要四昼夜,而中国从山海关或大沽启程只需两昼夜。假若接到清政府的出兵通知后才出兵,就会被落下。于是,日本方面想出一个计策:借大鸟公使返回任所之机,多带些步兵。

不过,伊藤首相反对这么做。他认为:“这不是给对方以口实吗?”

日本政府打算根据中日《天津条约》第三条,中国首先出兵,然后日本也出兵。这就是所谓外交上的被动立场。

“因东学党之乱,仁川、汉城都乱得不可收拾,所以应带些警备人员。”陆奥外相抱住他的计策不放,说道。

“可是,这也应该有个分寸。譬如,同是警备人员,叫它‘军队’,就不如叫‘巡查’稳妥些。方法上必须再研究一下。”伊藤说道。

对于公使返回任所时带些武装兵员,伊藤首相并不完全反对,条件不过是别给清政府以借口,他的计策是考虑把军队称为“警察”。

乘军舰前往,当然要有水兵。水兵一登陆,作为陆战队,就成为最好的兵力。在舰上比定员多编入一些水兵,就可以很自然地增加兵力。军舰“八重山号”的舰种属于“报知舰”,同海军协商的结果,在定员外又增加了近百名水兵。

正同西乡海相商议时,得知在外洋演习的数艘日本军舰返回釜山附近。若命令这些军舰回航仁川,就能进一步增加兵员。

三百到四百人,是大鸟公使可以带领的兵数,显得很正常。警视厅的二十名巡查,是公认的护卫。

大鸟公使搭乘“八重山号”起航的日期是6月5日。虽然在中、日两国的出兵通知之前,但日本方面获得了清政府派兵的大致情报;与之相反,清政府方面对日本的计划却一无所知。袁世凯完全被杉村代理公使和郑永邦书记官等日本外交官操纵了。

大鸟公使到达仁川的日期是6月9日。

清军到达朝鲜比大鸟早一天,即6月8日。登陆地点为牙山湾。派遣军人数有两千多,不能同时登陆,所以虽是8日抵达,但登陆完毕,已是12日了。

“清军正在登陆”,得知这一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