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2

功绩之一。

不过,袁世凯介入的目的,并不是要帮助朝鲜政府脱离困境,而是在执行天津的主子李鸿章的指示。看一看李鸿章给袁世凯的指令电文就可明白,美亚商会提出的独占粮食运输,会给予中国商人以严重打击,这才是袁世凯介入的最大动机。至于减少了利率,朝鲜政府得到好处,只不过是副产品而已。

从美亚商会借来的款子,并没有用作再建财政的资金,而是支付了赔款,所以,左手进来右手出去,没有产生任何良好的影响。此后,朝鲜政府每逢有困难,便向美亚商会借款,甚至还采取了货币铸造机、枪炮、弹药等实物支付的形式。于是,美亚商会便成为德国向朝鲜扩张的尖兵。很可能美亚商会同德国政府有密切联系,许多行动都是政府指示的。

经李鸿章介绍,英商的怡和洋行和香港上海银行也曾借钱给朝鲜政府,年利一成,可能是仿照美亚商会的前例。

债权人有很大的发言权,这是理所当然的。清廷必须防止某一国在朝鲜获得很大的发言权,所以,德国的力量加强了,便帮助导入英国借款,以取平衡。李鸿章的这一套手法,作为执行者的袁世凯,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

朝鲜政府向美亚商会借款,东一笔西一笔,不知不觉中增多起来,两年后竟达到二十余万元。

这下子朝鲜政府不得不想一个治本之策了。于是,横下一条心,打算从法国银行一次借入二百万法郎,半数作为财政再建资金,半数还债。但是,袁世凯反对,这一计划在表面上便销声匿迹了。

袁世凯反对的理由极其明显:在属国朝鲜,再也不能增强别国的发言权了。他认为,如要借款,就应该与宗主国清廷洽商。然而,朝鲜举国一致,要争取独立自主,正与袁世凯的主张相反。同样是借款,也要向中国以外的国家借,因为宗主国再加强发言权,只会使实现无比重要的独立自主的时间拖长。

清政府的财政顾问——英国人罗伯特?赫德主张,清政府应借款给朝鲜,让朝鲜把外债通通还清,变为只欠清政府的。赫德还建议清廷向各国声明:清与朝鲜之间有宗属关系,拒绝他国向朝鲜提供借款。

英国害怕俄国向朝鲜扩张,因而希望清廷牢牢掌握朝鲜,行使宗主权。

袁世凯看了赫德的建议书,如获至宝,而主子李鸿章却非常慎重。这个现实主义的政治家不愿把朝鲜当作包袱背在身上。

“为朝鲜还清一切债务,还要借款给它,而它究竟有多大的偿还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