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3

他年逾古稀,第二他名望极高,第三他第一次渡海出使外国。这一点,在海外也成了话题。李鸿章虽是实质上的外交负责人,但是,中法战争的和谈是在天津举行的,同俄国进行关于伊犁的重大谈判,去彼得堡的也不是他,而是曾国藩之子曾纪泽。把从来没出过国的老年人硬拉出去,日本也太狠毒了……

欧美诸国的这些舆论通过驻外公使馆传到日本国内。

正常情况下李鸿章还引起国际上的同情,何况在日本遭到了暴徒的刺杀。日本最害怕的,就是被国际视为“恶人”。

“万幸,这次负伤似乎不致影响会谈。”马建忠说。这是在医师诊断后发表的谈话。

中方随员中有人主张把李鸿章搬出引接寺,到“公义号”上疗养。理由是:“日本土地上太危险,难保不发生第二、第三次恐怖行动。”

顾问科士达反对回船上疗养,压下了这种意见,陆奥这才安下心来。

李鸿章若撤回船上,全世界就会问为什么。中方说是因为日本的“野蛮行为”,铁证如山,日本将无法辩解。好不容易平息的旅顺大屠杀问题,也许会再次闹腾起来。

陆奥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李鸿章稳定住。

对李鸿章,日本方面极尽关怀与照顾之能事,派来两名陆军军医总监石黑博士和佐藤博士。又让陆军二等军医正古宇田、内务技师中滨博士等专门医师赶到下关,还请来法国公使馆的兹巴斯博士。在医疗方面,是最强的阵容了。

警卫方面怕再出纰漏,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警戒声势相当浩大。

明治天皇下诏:

朕思清国现在虽与我国交战,然既已简派其使臣具礼依式议和,朕亦命全权办理大臣与之于下关会同商议。朕以为对清国使臣不可不遵照国际成例,以国家之名誉,给与适当待遇与警卫,特命有司官员遵行勿怠。令意不幸出现加害于使臣之凶徒,朕深憾之。此等凶犯固当由有司官员依法处罚,不得宽贷。尔百僚臣庶亦更应善体朕意,严戒不逞。努力勿损国家之荣光。

与此同时,天皇和皇后委派中村侍从武官前来慰问。

山口县知事原保太郎与县警部长后藤松吉郎立即递上请罪书,皆被免职。

欧美报纸几乎是一个论调,拿四年前在大津发生的事件对比。有的评论甚至说,日本“胜于武器之战,败于道德之战”。也有人说,日本“戴着文明的假面具,时时暴露出野蛮本性”。

一张王牌握在李鸿章手里,他满可以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