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67章 大宋外交上的失败

古人可不理会你进士不进士,双方的言辞驳火,三位进士被气得面青嘴唇白,差点进土!

蒙古使臣气势汹汹,前来问罪!

宋朝的端平入洛,给了蒙古人一个极好的机会,他们认为宋人背盟在先,给了蒙古人一个很好的攻击南宋的借口。

元太宗窝阔台当得知南宋端平入洛后勃然大怒,中原是我们大蒙古国打下来的,与你南宋何干?于是决定先礼后兵,派遣使臣王橶前去南宋首都临安质问南宋背盟之事,现在王橶来了,说的话很难听,即“你们宋人果真是南蛮,因为你们无信无义,你们白读了圣贤书,真要是圣贤知道你们的行为,只怕要把你们开革出门!”

他站在信义道德高地上尽情攻击宋朝君臣,能言善辩的郑性之、钟震、徐清叟只能极力辩解,处于下风。

很多问题就在这次会唔中暴露出来,第一,南宋与蒙古草率结盟,只关注联合灭金,却没有详细明确地谈到灭金之后的战后安排问题。

联蒙灭金时,南宋方面草率与蒙古结盟,既没有好好地与蒙古展开明确的谈判,也没有好好地分析形势,考虑接下来的应对措施。从南宋的角度上来说,当时联蒙灭金已是一个不得已的最佳选择,但既然是联蒙,大家总归要谈谈为好,而且需要认真地谈一谈。

比如灭金以后双方的疆界如何划分,双方的关系如何界定等重大事项,可是南宋方面在与蒙古的交涉中却只得到了个口头约定,即联合灭金之后,将河南之地(即黄河以南的土地)给予南宋。

如在蔡州之战中据传南宋大将孟拱和蒙古大将塔察儿又私下里约定陈、蔡二州以东以南为宋朝所有,以北和以西为蒙古所有。

内廷值房里,左宰相郑清之十分恼怒地道:“如果以上两个消息都是事实存在的话,当初这样的和谈简直是太随意太荒唐了!”

众皆默默无语,是的,口头约定算得了什么,在任何时代都不具备法律效力,何况又是关乎宋蒙两国领土划分这样大的事情,白纸黑字的协议签署是最起码的要求,怎能儿戏对待?

其次,前线将领怎么可以私下约定划界之事,有什么权力又有什么效力呢。

郑性之摇头道:“即便是有各自朝廷的授权,那之前的口头约定又是怎么回事?”

他说道:“黄河以南的区域和陈、蔡二州东南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显然黄河以南范围更广,而陈、蔡二州贴近我大宋地界,疆界差距未免太大,前后矛盾。如此重大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在结盟的当时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