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

之属邦。

袁世凯强烈要求朝鲜宫廷向北京派遣告讣使,说:“国王不做行孝示范,无以教化国民!”

袁世凯本心是想在各国外交官面前,把赐奠仪式搞得隆重些,用以显示清与朝鲜的宗主、属邦关系。

迟延了很久,朝鲜才派出洪钟永为告讣使,前往北京。他同时肩负着请求清廷免予赐奠的任务。

清廷按照惯例决定给予赐奠,没有接受洪钟永的恳求。于是,续昌和崇礼二人为正、副使,领着百余名随员,来到朝鲜。按照从前的惯例,朝鲜国王要亲自出郊迎接,称为“郊迎礼”。朝鲜方面恳求免除郊迎礼,但袁世凯不准许。朝鲜政府又恳请“改道”,因为郊迎礼应由国王的使节迎到汉城郊外的仁川,而那里外国人甚多,冀求独立自主的朝鲜不愿让外国人看见使者迎接时的跪拜场面,若从马山浦登陆,那里的外国人少些。但是,也被袁世凯拒绝了。

袁世凯乘朝鲜宫廷丧事之机,强调了宗主权。朝鲜国王亲赴西大门的慕华馆,迎接清朝敕使。

转年是光绪十七年(1891年),养母牛氏病危,袁世凯急忙返回河南项城。他从心底敬佩母亲,总算在她死前见了面,送了终。接着是守制,朝廷准他服丧百日。

袁世凯离开朝鲜期间,由龙山理事官唐绍仪代行他的职务。

朝鲜政府认为这是个好时机,将朴定阳提升为吏曹判书。这是重要官职,相当于政府的内务大臣。

对于朴定阳的处分问题,袁世凯和李鸿章之间有些分歧。李鸿章考虑到朝鲜国民的感情。朴定阳在朝鲜国民眼里是位英雄,处罚他们的英雄,恐怕会激起反清情绪。

朝鲜政府似乎也看清了这一点。乘袁世凯服丧之机提升朴定阳,相信李鸿章会予以谅解。

袁世凯再回到朝鲜任上时,已是光绪十八年(1892年)四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