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4章 水患(二)

苏州府衙位于苏州城的道前街,是大夏朝官府署衙最集中的地方,可以说是苏州府的政治中心。

巡盐御史衙门也坐落在道前街上,刘耕所在的知府衙门自然占据了整条街最中心的位置。

林如海看来是经常来知府衙门,见他来了看门的衙役并没有通报就直接放他们进去。

一路来到衙门的正厅,此时厅中已经有三个人坐着,都是贾蓉熟悉的,一个是书院的山长钱鹤,一个是李子健,还有知府刘耕。

\\\"如海,你来了!\\\"看见几人走进来,刘耕笑呵呵打招呼,看到贾蓉有些意外:\\\"哦?贾公子和如海相识。\\\"

贾蓉走出来向刘耕三人抱拳行礼,礼数周到。

\\\"呵呵,刘大人难道忘记了,内子正是荣国府贾家的女儿。\\\"林如海笑着解释道。

刘耕听了也没继续这个话题,他知道林如海妻子很多年前就亡故了。

\\\"如海,请你和两位老大人过来就是商谈一下城外难民的处理问题,这几日着实让老夫为难啊!先坐吧\\\"刘耕叹口气说出了原因。

林如海坐下,早有下人端了茶上来。

钱鹤摸着胡子疑惑问:\\\"以往应对灾民不是有成例么?按照经验赈灾就是了。\\\"

历朝历代,江南一地年年汛期都或多或少有几个地方报上来水患,久而久之各地衙门都总结出了应对方案,只要按照方案赈济灾民就可以,等到水患过后灾民们就会自动散去。

李子健也点点头认同钱鹤的看法,以往他也是按这样处理的。

刘耕长叹一声,他为官多年怎么会不知道这些。

\\\"两位老大人有所不知,下官管辖的苏州府太湖,嘉兴,湖州,常州等地均被洪水侵袭,几十万百姓流离失所,现如今苏州城外就有一万余灾民,还有陆陆续续而来的,下官已经下令各地开仓赈灾,但奈何灾民过多,财政捉襟见肘!\\\"

钱鹤有些震惊,\\\"竟已到如此地步?\\\"

几十万百姓意味着什么?恐怕国朝以来都属第一次吧!一旦处理不好会发生民变的,难怪刘耕找他们过来。

贾蓉也被震惊到,后世江南虽然也每年面临洪水的侵扰,但也从未出现几十万灾民的场景。

不过细一想他明白了,如今的基础设施建设远比不上后世,多的不说兴建大大小小的大坝也足以抵御洪水,而这时代一旦持续降雨那就只能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