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6章 正本真迹

宣并没有反驳谢清阳的话,因为这也是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一点。

余宣知道,《永乐大典》的书衣都是用多层宣纸硬裱出来的,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格外庄重,这种很像现代书籍的装帧形式叫做“包背装”,是元朝和明朝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方式。

但是这一册《永乐大典》的书衣要显得更加的厚,而且书衣的色泽也和记载中的《永乐大典》略有不同,这也是之前很多人扫了一眼就没有再继续关注的原因。

“明白了,我明白了……”拿着那本《永乐大典》看了好一会,余宣忽然眼睛一亮,忍不住大声喊了起来。

“余老,您明白什么了?”

“莫非是找到破绽了?”

“我看这本就是后世的手抄本,余老怕是看走眼了……”

听到余宣的喊声,场内各人的反应都是不一样的,不过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这会是永乐版的《永乐大典》,或许在他们内心深处,是不愿意被满军捡到如此之大的一个漏吧。

“这本绝对是真迹,而且极有可能是永乐版的珍本……”

余宣的目光从众人身上扫了一下,开口说道:“我可以断定,这个封页书衣之所以不对,那是因为它是后世之人在原来书衣的基础上,又给裱糊了一层,也就是咱们经常说到的画中画……”

余宣所说的画中画,在古玩收藏中多有提及,以前的一些大收藏家在战乱的年代为了保存自己收藏的画作,往往会将一些名画重新裱糊,然后在表面再绘制出一幅画来,由此来掩饰真迹。

而余宣手中的这本《永乐大典》也是如此,改头换面的书页,让很多人一看之下,就没有了继续鉴定下去的心思,由此也将其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余老,能将裱糊的那一层去掉吗?”人群里有人喊道:“也让我们见识一下《永乐大典》的正本真迹吧!”

在场的这些人,大多都是金陵本土的古玩商和收藏家,由于《永乐大典》最早的编撰就是在金陵,所以他们对于这部历史上的巨著有着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情,那就是身为金陵人的骄傲。

“能肯定是能,不过现在手头没有工具,再说这也不是我的东西,你们要去问问小满……”

余宣的眼睛看向满军,开口说道:“如果小满同意的话,那么我会想办法去掉这最外面的一层裱糊,让这本《永乐大典》重见天日的……”

余宣说话的时候,也是有几分激动,毕竟《永乐大典》的永乐年版本,可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