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十三章 褒贬之间

,还请黜落!”

什么?考官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听到此人之言,也不由得议论纷纷。

之前先看过叶行远文章的何姓考官,忍不住抬头瞧了李考官一眼,心中只能佩服这位同僚的勇气。这位李大人是收了什么好处,还是特别想讨好张知府,如此违心的话都能说出口?

就算张公子与叶行远之间是仇家,稍微压着点叶行远还算是应有之义,算是照顾张知府的面子。但若如此明目张胆,未免就有点着相了。

叶行远闻言,上前一步,辩解道:“大人此言,未免过于危言耸听,晚生不过……”

李姓考官忽然扭头,呵斥道:“吾辈考官正在判卷,你这考生闭嘴!”

这……向来伶牙俐齿的叶行远罕见的无言以对,只能闷闷吃个瘪。说到底这里是考场,考官们议论评判试卷,哪有自己这当事人考生置喙之处?考生根本就没资格发言。

一句话喝住了叶行远,李考官捏紧了叶行远的卷子,冷笑着说:“文中有一句,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压制,乃分之宜。”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动不动就遭到别人的毁谤,名誉也随着受到损害,而且还经常被打压,以至于不能飞黄腾达,被朝廷安置于闲散之位,这都是我“罪有应得”啊。

其实叶行远此文,假托一童子向先生问道,然后以先生口吻谈论进学主旨。而被李考官提出来的这几句话,就是文章里那位先生的豁达自嘲之语,当然某种意义上也是叶行远对自己遭遇的调侃。

副主考反问一句,“这有何问题?”

“听起来倒是正常,但他不过一介少年,全篇假托老先生所言,然后作此怨愤语,难道不是心怀怨望?”李姓考官阐释道。

最后他总结道:“岂止是怨望,还是诋毁,非议朝廷不明、科场不公!不然为何故意写贤人被压制和闲置?

李姓考官开了这个头,其他考官便一起去看主考官张知府。这里张知府最大,当然要看张知府的态度,而且不少人都听说过,张知府家公子与叶行远十分不和睦……

见张知府没有阻止李考官指摘叶行远,众人心里揣摩了一下张知府的心思,大约张知府也是对叶行远心有不悦的?

立刻又有考官附和道:“其实叶行远此人本就有些心思不对。他那些边塞诗中,有句是一夜征人尽望乡,这不是暗讽我朝边塞之治么?

还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之句,莫不是讽刺先皇穷兵黩武?他小小一个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