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九百七十七 为敌

,最快更新贞观攻略 !

大唐这些年的确是年年有战,从贞观四年起,到贞观二十年李二陛下退位,李承乾登基为止,十六年间,十万人以上大战十数次,十万人以下战役不计其数,承和元年四月李承乾即位登基之后,去往军事大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祭拜英雄纪念碑,第二件事就是祭祀忠魂祠,为了表示自己对军队的重视和对战死将士的缅怀,甚至下令统计从忠魂祠建立以来的战死者。

三十八万七千六百九十七名战死者。

大唐打了十六年的大战,平均每年战死两万多人,看起来有些少,其实这是医疗系统建立完善之后所带来的成果,大部分战伤者都成功康复回到了军队里面继续效命,如果要计算一下战伤者的人次,估计,这个数目不会少于一百万人次。

正是因为这些士兵的英勇奋战,使得在贞观后期,大唐的内地百姓们都见不到战争了,虽然可以见到军队,但是战争已经远离了他们,军粮不用下乡征调,军马也不需要百姓奉养,只要提供壮丁参加军队就可以,这还不是强制性的,可以说,大唐边疆一年比一年扩展,一年比一年打的激烈,但是神州故地却是承平日久。

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那么多军队同时出动,封锁长安城和三原县周边,然后盘查所有过往人,只许进不许出的严厉禁令了。

太上皇李世民陛下遇刺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人们震恐不已,生怕太上皇有什么三长两短,大唐如今的生活是在太上皇的统治下达成的,他们的好日子都是太上皇带来的,虽然太上皇现在已经不再做皇帝,但是他依然是一面旗帜,一个活的标杆,人们都想念他,尽管现在的皇帝李承乾并没有犯错,一样以仁慈著称。

直到一天以后,太上皇安然无恙的消息传了出来,大家才放下心来,而紧随而至的则是民间的怒气,强烈要求朝廷立刻查出凶手,为太上皇讨一个公道,无论是谁要谋害太上皇,他们都将誓死与他作斗争,李二陛下多年来经营的人望和名声在这一刻显露无疑,以至于他常常拿这件事情自夸,自恋的性格一览无遗。

所以正是这样的大唐,才让人觉得奇怪,觉得惊讶,强大到了这个地步的大唐,还会有谁有胆子刺杀皇帝?哦不,刺杀太上皇?觉得皇帝居于内宫之中难以下手,所以就选择了已经退位的太上皇李世民陛下?这怎能让人不觉得怀疑,不觉得疑惑?

外敌?还有什么外敌?外敌还敢对大唐的太上皇陛下下手吗?外敌真的敢吗?那些和大唐有仇的外敌都被掉了好吗?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