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4

外相的本意却是想来一次逆转。他的奋斗目标不是“赶上”,而是一鼓作气地“赶过”。同样的国权扩大论,但伊藤是逐步升级的阶段主义者,对于搞什么逆转之类的极端政策,恐怕是不会赞成的。

派出的兵力,三个人的结论是需要六千至七千人,而大鸟公使认为保护公使馆和侨民只需要五百到一千人。可见,在规模上有很大出入。

清政府的军事情报,已掌握在川上次长手中。为平定东学军,估计清政府派兵不会超出五千名。

日本出兵,可能要同清军发生冲突,那就应派出在第一次交火时足以制胜的兵力。清军必然求和。假如清军虽败北而不求和,继续增援,日本就再派遣一个师团,在平壤附近再胜一次。那时,清军非讲和不可。以朝鲜为舞台的日中战争,日本参谋本部多少年来一直在研究。小川又次少将的《清国征讨策案》,七年前就完成了。因此,第一次派出的兵力马上就决定下来。

“又是六千,又是七千的,这个数字让总理听到,他会大吃一惊的!”陆奥很担心。

“会吗?”川上次长稍稍思索了一下。

“他是位和平主义者。”

“那么,这么办吧——”川上想出一个好主意,“对总理就说派出一个旅团。”

“一个旅团,人数是……两千人吧?”

按照当时的陆军编制,一个旅团大约是两千人。

“哈哈哈……”川上参谋次长笑了,“阁下对军队的编制是门外汉,总理也不例外。不错,旅团的建制兵力是两千,但有一种混成旅团,可以增加到七八千人。”

“若是总理问到兵力呢?”

“就用一个旅团应付他。至于旅团的编制,就说事关军务,听由军部处理。”

“有道理……”

陆奥外相十分佩服这条妙计。

李鸿章向丁汝昌下令,让“济远号”“扬威号”两舰开赴仁川,日期是阳历6月4日(阴历五月初一)。同时,又命令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选拔淮军精兵一千五百名,乘招商局轮船,开赴朝鲜。

同一天,汉城的杉村代理公使很快就获得情报,向东京发电报:“为何不火速派兵前来?”

这时,朝鲜政府严密封锁着全州失陷的消息,所以,一般日本人还奇怪朝鲜政府为什么要招威胁独立的援军前来,于是,有人胡编了答案——袁世凯逼迫朝鲜国王乞求援兵。

朝鲜求援的真相是,闵氏一族极其害怕东学军